-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大多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不但影响容貌,而且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方面的烦恼和痛苦。目前西医仍没有治疗黄褐斑的特效药物,外用药物及光疗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色素反弹现象非常严重。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中医学络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未见报道。由于络病理论及应用涉及诸病领域,本文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的相关性,期望寻找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医学; 络病; 黄褐斑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奠基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叶天士又集大成,使络病理论初成体系,近代医家经过不断的实践、临证发展,为络病理论做了大量有益的补充,形成了现代日趋完善的络病学理论[1]。这一理论对临床上慢性、缠绵难愈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经络"概念,"络"字有网络之义。《灵枢·经脉》云:"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着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指出经脉是直行于分肉的主干,络脉是从经脉主干横别出的分支,像树枝样逐级细化。络脉虽是经脉的分支,但在生理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无论是在体表,还是体内,经脉-络脉-经脉为经络系统普遍分布规律,即经为主干,通过别络实现其表里相连,通过络脉、孙络、浮络实现其与肌肤、脏腑的连属。《素问·皮病论》中云:"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于络脉;络脉满则入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络脉是脏腑内外整体性协调联系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络病"即为络脉受邪,或受传变,影响其输布气血津液,濡养四肢百骸、脏腑器官等正常生理功能,酿生诸种疾病[2]。对络病的病机,邱幸凡在《络病理论与临床》中归纳提出"络脉阻滞,络脉空虚,络脉损伤"三型说,并解释:"络脉空虚使气血运行稽迟,或停留于局部而为瘀。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因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经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机理虽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侯特点总离不开一个瘀字"。因此,在治疗上,"通络"即为络病总的原则。
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营养物质传递的末端环节,痰瘀等有形之邪不易通过,常造成络脉瘀阻,络脉瘀阻又使气血津液运行受阻,积久化痰生瘀。络脉是双向流动,络脉中的气血既能离经脉方向流动而布散于脏腑组织、皮毛肌腠,又可以向经脉方向流动而注入经脉,络脉中气血津液双向流动的特点使得络脉具有易郁(瘀)、易滞的特点。关于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记载:"……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气血通过经络上行输注于面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