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人工智能的崛起
当数字计算机在 20 世纪 40 年代研制成功时,当时的研究者就采用启发式思维,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写了能够完成复杂问题求解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能够下国际象棋和证明平面几何定理的计算机程序。运用计算机处理这些复杂问题的方法具有显着人类智能的特征,从而导致了人工智能的诞生。
1956 年麦卡锡决定把达特茅斯会议用人工智能来命名,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研究。图灵是公认的智能机理论的奠基人。他的《计算机器与智能》讨论了人类智能机械化的可能性,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比如着名的"图灵测试"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已成为最重要的智能机标准。同一时期,沃伦·麦卡洛克莱( Warren McCullocli) 和沃尔特·皮兹 Walter Pitts 发表了《神经活动内在概念的逻辑演算》一文,证明了一定类型的可严格定义的神经网络,原则上能够计算一定类型的逻辑函数,并开创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两大范式: 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人工智能领域有影响的工作是通用问题求解程序,主要包括: 鲁滨逊( Robinson) 于 1965 年提出了归结原理,成为自动定理证明的基础; Feigenbaum 于 1968 年成功研制了 DENDRAL 化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走向实用化的标志; 奎利恩( Quillian) 于1968 年提出了语义网络的知识表征等。到70 年代,人工智能研究以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征为主。威诺格拉德( Wino-grad) 于 1972 年研制开发了自然语言理解系统Shrdlu,同时,科尔梅洛 ( Colmeraue) 创建了 Prolog语言。尚克( Shank) 于 1973 年提出了概念从属理论; 曼斯基( Minski) 于 1974 年提出了框架知识表征法; 费根鲍姆( Feigenbaum) 于 1977 年提出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推理技术、知识获取机器视觉的研究为主,开始了不确定性推理和确定性推理方法的研究。日本计算机界推出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该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当初的目标,即以非数字化方式在日常范围内全面模仿人类行为,但该计划也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20 世纪 90 年代 ,人工智能研究在博弈这一领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1997 年 5 月 11 日,一个名为"深蓝"的 IBM 计算机以 2 胜 1 负 3 平的成绩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举世震惊的一步大大地振奋了整个人工智能界,而事实上"深蓝"打败卡斯帕罗夫仍是从专家系统提供的所有可能的走步中选择最优的,并未有理论上的实质性的突破。2016 年 3 月谷歌设计的 AlphaGo 连续三次战胜国际围棋高手李世石,取得人机大战的胜利,更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高低以及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文明影响的激烈争论。总之,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条途径: 结构模拟、功能模拟和行为模拟。在流派上有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三大派别。
二、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从上述对人工智能发展史的简单回顾可知,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包括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机器人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智能检索和智能调度与指挥等。科学家们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果,这些成果也证明了在某一特定方面计算机可以超越人的能力。尽管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仍旧是跨越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之间的鸿沟,这一问题仍旧是人工智能不得不去面对而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对人类及其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为人类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专家系统就是一个例子。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对计算机技术的各个方面产生并将继续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人工智能研究中要求复杂的计算,这促进了并行处理和专用集成片的开发。随着计算机系统价格的继续下降,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人工智能在给它的创造者、销售者和用户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就像任何新技术一样,它的发展也引起或即将出现许多问题,并使一些人感到担心和忧虑。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 1950 年在《我是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守则": ( 1) 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袖手旁观; ( 2) 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 3)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虽然这只是科幻作家的希望与理念,但是在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研究中,这样的守则也映射出人们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期待与要求。
再次,人工智能也对文化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改善人类知识、改善人类语言、改善文化生活等方面。当前的网络一代( Net Generation) 就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对人类文化及发展影响的例子。网络一代( Net Generation) 这一代是精通互联网的一代,他们沿着科技进步的轨道,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都超越了父辈,并且相信他们自己更能促进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人类教育过程中,这一代的思维模式及受教育方式对以往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对人类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提高都有巨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当然,现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一些影响,可能是我们现在难以预测的。可以肯定,人工智能将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产生的伦理问题
令我担心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侵犯人类思维隐私。人工智能对人脑研究的深入,希望通过人脑思维的运行数据来探知人类的所思所想。2009 年,日本本田( Honda) 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 ATR) 和岛津制作所( Simazu) 三家公司公布了其研制的 Asimo 系列的最新智能机型,该机型已经能够探测并解读人脑活动图和脑电波。简单来说,测试者看到某张图片( 左手、右手、脚或舌头) 后,在脑中想象这个动作,Asimo 侦测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破解出你想象的是哪个动作,并随之做出相同的反应。这项研究可以看成利用意念控制机器,也可以认为机器已经读懂人类的想法。那么人类还有所谓的秘密吗?
新一代 Asimo 智能机,已经能够根据人类大脑的运行情况知道人类所思所想,虽然 Asimo 的识别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够辨识出人类简单思维活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思维将可能被完全破解,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大脑的侦测变得极其容易,终有一天人们任何所思所想都将完全地反映在机器中,人类的思维隐私将不复存。
不可否认,科学的研究使人类掌握自然规律、通晓事物原理,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然而,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对人的侵犯也不断加深,能不能做是技术问题,该不该做是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探寻人类思维奥秘的同时个人隐私可能荡然无存。隐私不只是人类尊严的基础,也是所有其他人权的基础,没有隐私权,其他权利就无从保证,就根本谈不上自由、民主和平等。而思维的隐私更是超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隐私范围,它不再仅仅是与羞耻心相关的、与个人情感相联系的、与个人生活安宁相关的所有信息,而是人脑中所有的想法、意识、理想、信念等都将会成为智能机中可以查阅的信息。
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人脑中的想法都得不到保护,人就像生活在透视镜下没有安全感,如果这个社会人人自危,缺乏信任,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将会给人类带来的伦理问题。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