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19 09:07:37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膀胱镜检查;经尿道电切术;膀胱腔内灌注

  我科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16例腺性膀胱炎,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内灌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2例,女14例,年龄25~80岁,平均59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12例有尿频、尿急、尿痛,10例镜下血尿和(或)间歇性肉眼血尿,前列腺增生1例,膀胱颈梗阻1例,女性尿道外口狭窄1例,行尿培养2例有细菌生长。膀胱镜检查病变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呈半球形或山丘样透明滤泡以及乳白色绒毛样滤泡,均经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本组1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范围包括周围2 cm正常黏膜,深达浅肌层,先采用环状电极电切,然后用滚动电极反复电凝,修平凹凸不平创面。对输尿管口周围病变,尽量勿损伤输尿管开口,电切深度达黏膜下层,避免术后发生输尿管口狭窄或术后反流。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5天,术后静点抗生素。术后一周开始用吡柔比星或羟基喜树碱等膀胱腔内灌注,开始每周1 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16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膀胱镜检病变消失。(2)好转:症状消失或好转,膀胱镜检病变减少。(3)未愈:症状无改变,膀胱镜检无变化。

  2.2 随访 随访6~36个月,其中14例症状消失,1例症状减轻,1例患者在膀胱腔内化疗期间复发。有效者膀胱镜检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3.1 该病发生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1] 物理学因素以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发病原因之一。目前研究多数人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慢性刺激使膀胱基底细胞增生,灶性典型表现为Brunn巢,Pantuck等[2]检测了单克隆抗体mAbDasl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中的表达,证实腺性膀胱炎为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

  3.2 膀胱镜检查并活检病理学检查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 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也可见于侧壁;(2)病变呈多中心性、散发、成片,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相混合存在,其上无血管长入,滤泡呈圆形囊状透明突起。(3)具有多形态性。乳头状、分叶状、滤泡样相混合存在,其上无血管长入;(4)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3]。在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上,及早进行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3.3 治疗方法 有膀胱黏膜剥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各种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及电切或激光疗法等。笔者认为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显着等特点。经尿道电切术时注意在病变部位的黏膜电灼时要反复2~3次,烧灼彻底,靠近输尿管口的病变可采用电切至浅肌层,防止出现输尿管口狭窄,术中止血要彻底,防止继发出血。术时注意在电切时切割不宜过深,防止膀胱穿孔及损伤盆腔大血管,特别在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创面裸露引起尿液刺激使膀胱不稳定导致尿频、尿急 血尿等不适。电切时膀胱不宜过多充盈,一般充盈150~200 ml,过多充盈膀胱易变薄、易穿孔。术后膀胱灌注主要是要求患者系统、正规、足量、定期行药物灌注。而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黏膜剥脱术等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且仍存在术后腺性膀胱炎再复发的可能。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