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出血(高血压性) 血肿吸除术 立体定向
关键词 脑出血(高血压性) 血肿吸除术 立体定向
从1903年Cushing开展手术治疗以来,于60年代英国Mokissock等学者进行了大规模(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随机分组研究,对手术和保守治疗进行比较,未得出外科治疗对该病有明显疗效的结论。70年代随着CT问世和手术方式的改进,使壳核出血手术死亡率降至20%左右,并提出超早期(发病6h内)手术的意义。
1 加尿激酶法
此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单、安全,在局麻下即可完成,应用尿激酶可较彻底清除血肿,高龄危重患者均可采用。但超早期血肿无液化时不易抽出,应用尿激酶有引起再出血危险[8]。
陈牺光等创用的锥颅碎吸术较好地解决了血凝块不易抽出的问题,这一器械和方法的关键是在吸管的轴心上安装一螺旋形绞丝,以电作动力在负压吸引同时旋转绞丝,使血块打碎、吸除同时进行,实现仅穿刺即能清除血肿。统计1157例患者,病死率为22.5%[4]。此法简单易行,在急诊科或病床旁均可操作,但有碎吸过度致再出血的危险。
国内贾宝祥等研制的射流血肿清除器体积小,只需把直径3mm的针具固定在血肿中心,即可由人工控制射流、冲碎、液化血肿,工作范围可控制,且无盲区,对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未发现病人死因与血肿穿刺操作有关的情况,死亡率11%。因而认为该方法简易、安全、适应症较宽,除桥脑、延髓以外的血肿,效果均较好[9]。
Hondo等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37例,术中应用一种新的超声外科吸引器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中出血部位壳核258例,丘脑99例,皮质下56例,小脑21例,桥脑3例,6个月后病死率分别为26.8%、23%、9.5%、27.8%和33.3%。认为该方法定位准确,脑组织损伤少,对急性期病人更合适。
Yanaka等利用计算机软件指导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该软件能指示穿刺点至靶点的径路,最大限度避开脑内重要结构,提高血肿消除百分比,而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
Neuyen等采用CT监测下进行灌注和吸引,以清除血肿,可避免周围脑组织损伤。
高血压性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吸除术操作简便、及时、创伤小,对高龄高危及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全麻者,及大脑深部或小脑脑干血肿,可及时进行吸除减压,使不少濒临死亡者得救,已成为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10]。目前认为几乎适应于所有高血压性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