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常妊娠 胎盘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凝血因子 v Leiden 突变
妊娠期母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除凝血因子Ⅺ和ⅩⅢ外,其它因子均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部分病理妊娠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关系密切,胎盘病检常发现微小血栓所致的胎盘梗塞灶。新近的研究发现,凝血因子 v( factor v,FV)的 leiden点突变( factor v Leiden,FV Leiden)对血栓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可能参与部分病理性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1]。
fV是分子量约为330000d的单链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含有三个 a结构域,一个 b结构域和二个 c结构域组成,主要分布于血浆和血小板。人类 fV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21~25区带,全长约80kb,含有25个外显子。 fV的功能是作为活化凝血因子 x( factor xa,FXa)的辅助因子,在钙离子和磷脂共同参与下,加速 fX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随后即被灭活,防止高凝状态的发生。灭活活化凝血因子 v( acti vated factor,FVa)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活化蛋白 c( activated protein C,APC)裂解其306位、506位和679位精氨酸( arg306、 arg506、 arg679)使之失去活性。 arg506位点的裂解是控制灭活速度的关键步骤,完成后可以暴露 arg306位点,加快 aPC对 fVa的灭活[2,3,4]。蛋白 c是一种分子量为62000d的糖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可被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复合物活化,参与 fVa和活化凝血因子Ⅷ( fⅧ a)的灭活,通过灭活纤溶抑制物激活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中的纤维素。蛋白 c杂合缺陷可导致静脉栓塞和休克[5]。
二、 fV leiden与血栓形成倾向
对女性而言,分娩是浅静脉血栓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 fV leiden纯合突变个体首发血栓年龄明显提前,产褥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 rosendal[15]的结果显示,妊娠期浅静脉血栓的发生20%~60%与 fV leiden突变有关。 mccoll等[16]人的研究结果却未发现这种相关性。最近 seligsohn[17]的研究证实, mTHFR(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裂解酶)缺陷同样可导致高凝状态。可见 fV leiden并非血栓形成的唯一危险因子,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别。当 fV leiden合并蛋白 c的杂合突变时,可造成新生儿致死性大面积血栓形成[18]。
人类胎盘是以血管合体膜为基本结构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母儿双方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交换功能。胎盘血管与其它器官血管的结构有所不同,血管外层被合体滋养细胞包绕,内衬内皮细胞。正常的血液灌流依赖于凝血与抗凝系统的精确平衡,一旦平衡被破坏,将导致胎盘梗塞,引起自发流产。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狼疮抗凝抗体( lAC)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阳性可造成获得性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在孕妇则可能引起胎盘血管栓塞,发生流产[19]。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