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寄生虫
人类应用杀虫剂防制蚊虫已有70年历史。40年代初二二三问世后,在全球范围内均作为灭蚊的主要杀虫剂,但不到10年就发现蚊媒对二二三的抗药性成为灭蚊的主要障碍。我国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有机氯等合成杀虫剂防制蚊虫,抗药性亦随着杀虫剂用量的增长和品种的发展而演变。
1 试验材料
采集从现场(监测点)捕获嗜人按蚊吸血的成蚊,带回实验室产卵孵化幼虫饲养,蛹羽化后24h内测定。或测试前夜捕捉刚吸血之蚊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次日上午供测试用,此时胃血消化约在谢拉氏Ⅲ~Ⅳ期。
二二三、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含量在95%以上。
98%溴氰菊酯(法国产),按WHO要求制作药膜滤纸,含溴氰菊酯3.57mg/m2(浓度0.01%),8.93mg/m2(浓度0.025%),或其它浓度。
参照WHO 585号(1976)、655号(1980)、818号(1992)等技术报告;刘维德等:"七种病媒蚊类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我国尖音库蚊种团抗药性现状-兼论半数致死剂量与区分剂量的关系"。论述用蚊虫敏感品系LT99.9乘2或用死亡率99.9%~100.0%之间的剂量作为检测蚊类抗药性的区分剂量。
蚊虫接触药膜滤纸30min,恢复饲养24h,记录死亡率。死亡率>99%为敏感群体(S),死亡率80%~98%为初步抗性群体(M),死亡率<80%为抗性群体(R),并设空白对照。
蚊虫接触药膜滤纸60min,恢复饲养24h,记录死亡率。设立对照和评判标准同上。
即以一种浓度测试不同接触时间(如15min、25min、35min、45min、55min)。接触后,将蚊虫置蚊笼内饲养24h,计算死亡率。至少重复实验1次,另设对照。死亡率按Abott公式校正,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LT50及LT95。
3.1 区分剂量测定结果
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建议嗜人按蚊对四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如下:PP′-二二三:浓度10g/L,1h;溴氰菊酯,浓度1.0g/L,接触30min;氯菊酯:浓度1.0g/L,接触1h;马拉硫磷:浓度1.0g/L,接触20min。
广东省深圳是最早(1984年)使用溴氰菊酯15mg/m2浸泡蚊帐灭蚊防疟的地区,1994年调查结果表明,深圳的嗜人按蚊成蚊对溴氰菊酯仍为敏感群体(表1)。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