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骨科;固定;肘内翻
【摘要】 目的 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和外固定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 自1996年3月~2004年3月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优101例,对位良好,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良45例,对位1/2以上,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内;差10例,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以上或肘内翻15°以上,发生率3.7%,优良率达93.6%。结论 该手法整复和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少。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青少年常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65.40%,多数均可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现将1996年3月~2004年3月我院采用保守治疗即手法整复及石膏托加两侧条外固定治疗并有随访结果的156例肱骨髁上骨折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男89例,女67例。年龄2~14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88例,桡偏型68例。骨折移位按陈博昌提出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1],156例均属Ⅲ型。均无血管、神经合并伤。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天,所有病例均有3个月以上随访。
1.2.1 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于床上,根据情况采用臂丛麻醉或不麻醉,两助手分别握前臂及骨折近端的上臂,行拔伸牵引,以牵开重叠为度,约3~5min.
1.2.3 前顶后拉屈肘纠正上述移位后,术者蹲下,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其他手指环抱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按压,同时告诉远端助手在拔抻基础上徐徐屈肘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肘关节屈曲呈超过90°位(邻肢夹角法)。如尺偏型,将前臂向桡侧外展,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上述手法常可一次完成复位。
1.2.4.1 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后,采用长臂石膏托及肘关节两侧石膏条固定上臂肘关节,前臂于屈肘90°位,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旋后固定。如肿胀严重,则不必强求90°位,以防止肱动脉受压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复位、固定完成后常规检查桡动脉搏动及正中、尺、桡神经支配的手部运动、感觉。拍片复查复位情况。
1.2.5 功能锻炼早期以握拳、屈伸腕关节及肌肉静止性收缩活动为主。外固定解除后,指导患儿循序渐进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同时配合理疗或中药外敷熏洗。
本组15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参考李相民等评判标准[4],优101例,对位良好,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良45例,对位1/2以上,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内;差10例,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以上或肘内翻15°以上,发生率3.7%。本组优良率93.6%。无一例需手术矫治。无缺血性挛缩、神经损伤及后期的骨化性肌炎发生。
3.1 发病机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由间接暴力引起。系肘关节在伸直或半屈曲位时跌倒手掌着地,患者躯干的重力扑击地面,地面又以等量的反作用力经手掌、前臂传导到肘部,使肱骨髁上形成剪力致骨折,如果同时有侧方来的暴力而使骨折尺偏或桡偏或旋转移位。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