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腔积液;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尽可能排除胸腔内液体,不但可减轻或消除压迫,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为其他治疗奠定基础,以达到长期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笔者应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治疗3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为B超、X线或CT确诊中等量以上非包裹性胸腔积液,均继发于恶性肿瘤,男21例,女14例;年龄29~71岁,平均59岁;大量胸腔积液13例,中等量22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18例,乳腺癌9例,其他肿瘤8例。
1.2 方法
B超定位选择最佳穿刺点,并测定该点胸壁厚度,引流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医用引流袋行闭式引流。
操作步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至壁层胸膜;穿刺针连接专用注射器,进入胸膜腔后将导丝"J"端从注射器尾端穿入,使导丝在胸腔内至少2cm;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必要时可将扩皮针顺导丝套入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2~3次,退出扩皮针,将中心静脉导管顺导丝置入,并确定导管在胸腔内长度约5~8cm;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拔出导丝,在完全拔出前,应先夹闭导管,以防止气体漏入胸腔造成气胸;连接引流袋,打开导管夹,确保引流通畅;用透明贴膜覆盖置管处,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避免脱出,隔日用0.5%碘伏消毒置管处皮肤及导管,更换透明贴膜,保持皮肤干燥,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如引流速度大于500ml/h,当引流满1000ml时,夹闭引流管2~4h,以防引流过快,造成纵隔摆动及复张后肺水肿。注意全程保持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内负压,避免引流液倒流,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当连续24h引流量少于100~150ml,且引流管通畅时,复查B超或X线,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或B超提示胸水引流干净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胸腔内化疗或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用肝素帽封闭导管,观察5~7天,如又有胸腔积液,可再次引流净胸腔积液后再次注药,观察数天后拔管。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观察。
2.1 不良反应
未发现穿刺部位有渗液出血者,除外胸腔用药后出现的药物相关性发热、疼痛等反应,在胸腔内注药前无明显不适者占71.4%(25/35),胸膜腔内有摩擦感占22.9%(8/35),均发生于胸水引流净时,仅5.7%(2/35)局部有轻度疼痛,,无须止痛处理,持续约半天后自行好转。
2.2 胸水排净及留管时间
胸水排净时间2~9天,平均4天;导管保留时间为7~26天,平均12天。
2.3 堵管或脱管情况
发生堵管3例,经生理盐水冲管后再通;未见脱管者。
2.4 继发感染
未发生引流部位及胸腔内感染者。
3 讨论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常须切开皮肤1~2cm切口,引流管外径达1.0cm,创伤大,出血多,常须请胸外科医生操作,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1];而且引流管多为硅胶材料,经引流后患者常感胸内引流管部位疼痛较剧,不易接受;引流管较粗,患者睡眠时体位受限制,不利于休息。
普通胸腔穿刺抽液操作时间较长,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ml,每周可行2~3次,治疗时间长,减轻压迫症状慢;为抽净积液需反复多次抽液,增了气胸、胸膜反应、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反复多次穿刺还易造成多房性包裹性积液[2];另外由于胸腔穿刺操作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抽液至肺完全复张。
目前的中心静脉导管,多采用不透射线的聚脲胺酯,组织刺激性小,外径仅1.4~1.8mm,柔软而有韧性,用其作为引流管,创作小,出血少,几乎无疼痛;体位不受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引流快速彻底,效果好,缩短住院日;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引流彻底后,肺充分复张,再予胸腔内用药,脏壁二层胸膜更易粘连,使胸膜腔闭塞固定,可望长期控制胸腔积液[3]。鉴于本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