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 IC 简介
深吸气量( IC )为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为潮气量和补吸气量的和,正常IC应占肺活量的2/3或4/5,是肺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I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力,胸廓、肺活动度与气道阻塞等因素亦可使IC减少。
2 IC 和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
FEV1由于检测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好,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肺通气功能指标[1]。FEV1应用虽然广泛,但也有其局限性。美国胸科学会(ATS)2004年颁布的"COPD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认为,FEV1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的复杂病程。FEV1与COPD患者的一些临床指标如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及一些长期的预后指标(如病死率)等也无显著的相关性[2~4]。
BODE(body mass index , airflow obstruction , dyspnea , exercise performance) 指数是Celli等[5]提出的COPD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是一种多维分级系统,采用4种因素综合判断和预测患者的病情和病死率:(1)体重指数(B);(2)气流阻塞程度(O);(3)呼吸困难(D);(4)运动能力(E),根据6MWT测定;按照这些参数综合计算BODE指数。BODE指数越高,死亡的可能性越大。BODE指数与FEV1相比,与COPD患者预后相关性更强。
Casanova C[6]等人对689例COPD患者进行平均34个月的随访,同时用IC/TLC的预测价值与BODE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83例死亡的患者有较低的体重指数,FEV1和IC/TLC , 6min行走试验(6MWT)距离较短, 有更严重的呼吸困难 和较高的 BODE指数。 在逻辑回归分析的基础上,IC/TLC被发现为一个好的且独立的预测指标,优于FEV1且独立于BODE之外,为COP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
3 IC和COPD 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症状关系
在COPD患者中,与肺过度充气相关的指标如IC比FEV1和FVC与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的关系更加密切[7~13]。肺过度充气在COPD 患者中有重要的临床后果。用深吸气量来评价肺容积是监测动态肺充气过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14,15]。
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患者IC及其他通气指标的作用已经在许多杂志上有描述,但支气管扩张剂引发的IC 改变和共存的静息期COPD患者呼吸困难之间关联的研究很少。F.Di Marco[16]等人研究发现深吸气量降低的COPD病人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IC 有明显的提高,与呼吸困难的改善有明显的关系;认为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症状与FEV1关系并不密切,而深吸气量与他们的关系远比FEV1、FVC密切。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有慢性气流阻塞的病人FEV1很少有明显的变化, FEV1的改变并不一定能反应出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17,18]。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IC 的升高暗示着肺动态充气过度的减少,这才是运动耐力减少和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某些COPD患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虽有明显效果,但FEV1无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导致患者肺容积小于用药前。由于呼气流速与肺绝对容积呈正相关,肺容积下降后仍采用传统肺通气功能指标如FEV1则可能忽视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如果在检测FEV1的同时检测肺绝对容积,即采用IC指标则可避免这一误差。由于肺功能残气量(FRC)下降,IC可有显著改善。深吸气量(IC)检测相对比较容易,且IC 改善0.3 L与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及活动耐力提高显著相关。为更准确测评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应常规检测FEV1及IC[19]。
4 用力深吸气量和呼吸肌力的关系
呼吸肌力通常用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来评价。MIP是指在功能残气位气道阻断时,用最大努力吸气时所产生的最大口腔吸气压。MEP是指在肺总量位气道阻断时,用最大努力呼气时所产生的最大口腔呼气压。MIP为目前评价呼吸肌功能实用的非创伤性指标。
5 IC与VTmax(最大运动时潮气量)的关系
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兴林[21]等人为探讨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耐力和通气反应的关系,对29 例COPD 患者进行了静态肺功能及踏车递增运动肺功能测定。结果发现IC 与VTmax 亦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IC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VTmax 的大小, IC 越大,运动中VTmax越大,Fmax(最大运动呼吸频率) 越小。故IC 的大小可以反映患者最大运动时的通气模式,即IC 大者以较大的VT 和较慢的频率进行呼吸,反之亦然。
6 展望
随着IC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COPD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预后指标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阐明,必将对COPD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