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迅速普及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这种成像技术的效用和成功取决于一份高质量的摄影照片的恒定产生,投照体位的选择和乳房压迫技术是获取高质量乳腺摄影照片的最重要因素。在现有乳腺X线成像设备的基础上,掌握和控制乳腺X线摄影中乳腺投照位置、压迫技术的技术要点是提高临床影像质量、提高X线乳腺检查利用率的前提和关键。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频繁实用的实施要点及传统的质量控制要求,作如下阐述。
1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
在实际工作中内外侧斜位(MLO位)及头尾位(CC位)是所有乳腺摄影常规采用的体位,且能满足乳腺检查的需要,由于它们可能是唯一采用的两种体位,因此必须最优化的得到执行。
1.1 MLO位 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 view):是目前两种标准乳腺摄影体位之一。影像接受器从水平面旋转30°~60°,使暗盒装置平行于同侧胸大肌,且暗盒托盘的一角恰当地位于腋窝内,X线束从乳房的内上侧摄向外下侧。
1.1.1 MLO位实施要点
1.1.1.1 滤线器与胸大肌角度平行 患者侧站乳腺机旁,旋转球管,使暗盒托盘与水平面成30°~60°,精确角度的选择以滤线器与同侧胸大肌相平行为标准。胸大肌角度测定的方法是:患者肩部放松,技师的手放在胸大肌后方的腋窝处,并轻轻的将胸大肌向前推移,则胸大肌可移动的外侧缘显露,滤线器暗盒托盘缘紧贴胸大肌的外侧缘即可。瘦弱或乳房较小的被检者角度常需调整到60°左右,一般身高体重的患者所需角度为40°~50°,两侧乳房的体位角度基本相同。
1.1.1.2 滤线器高度选择 确定胸大肌角度后被检侧乳房的胸大肌外侧缘贴近摄影台, 同侧上肢在水平面略下方抓住机器扶手,肩部放松并曲肘以便松弛胸大肌,调节摄影台高度,使滤线器的拐角处上缘与被检者腋后皱褶齐平。
1.1.1.3 技师操作手法 技师站在被检测乳房的侧后方并紧贴患者,一只手放在患侧肩部协助其上肢放松并紧贴摄影台,另一只手拇指贴住患者胸壁乳沟处,手掌、腕承托整个乳房。嘱患者略含胸收腹,使胸部放松,让患者对侧的手轻挪另侧乳房使之不影响投照视野。技师用紧贴的前胸力量轻柔用力协同患者转向暗盒托盘方向,此时可借托盘边缘代替技师的手向前承托乳房外侧组织和胸大肌,承脱乳房的技师手掌向上、向外同时牵拉乳房,尽量使乳房下皮肤皱褶打开,最大化分离乳房结构,同时整个乳房应位于托盘中心,乳头位于切线位。
1.1.1.4 压迫 压迫板的最上角置于同侧的胸锁关节处,然后开始压迫,当手移开乳房区域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压力保持乳房位置为止。
1.1.1.5 打开乳房下皱褶 最后步骤是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不至于重叠。以上的几个步骤也许不能一次到位,可通过调试得到最恰当的位置,但最后的整个操作过程应是连贯而轻柔的。
1.1.2 MLO位乳腺摄影照片的质量控制要求 最大限度的提供可视乳房组织区及清晰度,降低漏诊率。 胸大肌影显示充分,且较松弛,两侧MLO位并列背对观片,胸大肌影拼图应呈"U"形而不是"V"形,且延伸至或低于后乳头线(posterio nilpple line,PNL); 乳腺后脂肪间隙显示清晰; 乳头位于切线位(应在保证尽可能多显示乳房组织的前提下,必要时可额外补摄一体位来显示乳头);乳房被推向前上,乳房下皱褶打开没有重叠,乳腺实质充分展开且没有运动模糊及伪影,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 乳腺尾叶区及腋下充分包括显示清晰。
1.2 CC位 头尾位(craniocaudal, CC view):是目前两种标准乳腺摄影体位之一,影像接受器放在乳房下,X线束垂直地从上到下穿透乳房。在MLO位上最可能漏掉的是内后侧的乳腺组织,技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应确保在CC位上充分弥补显示出来,同时要兼顾内外侧面,这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关键。
1.2.1 CC位的实施要点
1.2.1.1 滤线器与地面平行 球管0°水平位,患者面对摄影台,被检侧手水平面略下方抓住机器扶手,头部向前转向对侧,尽量向前探。
1.2.1.2 滤线器高度选择及技师手法 技师站在患者被检侧乳房的内侧,一只手放于乳房下,提升乳房下皱褶并上抬放于升高的暗盒托盘上, 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上缘,双手将乳房组织牵拉尽量远离胸壁,将乳头放于暗盒托盘中心,此时乳房下皱褶是被上拉直并紧贴暗盒边缘的,用乳房上缘的手固定此位置,并使整个乳房向前平展并消除外侧组织的皱褶,抽出下方的手,用此手掌放于患侧的肩背部并下压使患侧肩部松弛,用前臂和肘部力量向前轻推患者后背防止乳房从压迫器间隙中脱离,并转动患者至滤线器的胸骨缘紧贴在胸骨上,牵拉对侧乳腺并放于暗盒托盘拐角上,此时要兼顾到内外侧面乳腺组织均在片盒内。
1.2.1.3 压迫 压迫器缓慢向下压迫,当手移开乳房区域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压力保持乳房位置为止。
1.2.1.4 消除皮肤皱褶 用手指适当的力度牵拉锁骨上皮肤,以缓和在最后加压过程中患者皮肤的牵拉感并防止产生皱褶。如有皱褶手指可在压迫装置下滑动碾平外侧的皮肤皱褶。
1.2.2 CC位乳腺摄影照片的质量控制要求 乳房在片子中央,乳头位于切线位并位于整个影像中心;所有的内侧乳房组织可见;PNL测量值在MLO位的PNL值的1 cm内,约25%的病例可见部分包入片内的胸大肌影;乳腺实质充分展开,没有乳房皮肤皱褶及运动模糊及伪影;有时不是所有的乳腺组织,尤其是外侧乳腺组织都包在片中的。
2 乳房摄影的压迫技术及实施要点
2.1 压迫的目的 规则的减少乳房厚度,有利于X线束从皮下区域到胸壁更加容易和规则地穿透,较厚组织区域有较好的穿透性而薄的区域无过分穿透;减少适宜曝光所需的剂量,同时减少散射线,提高影片的对比度;减少了乳房体表-影像接受器距离,分辨率提高;乳房解剖结构最大程度的分散、组织曝光均匀,使乳房平展为更加二维性结构,提高密度一致性;适当的压迫固定乳房,减少产生运动模糊的几率,使线结构边缘及组织边缘等评价影像几何锐度的参数提高,影像清晰。恰当的乳房压迫是建立在对乳房的正常解剖和运动的理解基础上的,乳房可运动区是外侧缘和下缘,静止的是内侧缘和上缘。相对于静止组织的运动原理运用于乳房摄影体位中,可以观察到最大量的乳房组织。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