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关键词】 超重;肥胖;脂肪肝;体质指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3年9月对475名外企公司职员进行一次集中统一体检,年龄18~55岁,40岁以下415例(占87%),平均年龄33.9岁。对体检结果有一项异常的资料220例进行输机处理。
1.2 调查项目 按体检常规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心电图、腹部B超、空腹血液生化(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检查。
1.3 诊断标准[1]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5为超重,>27为肥胖;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血总胆固醇≥6.45mmol/L或血甘油三酯≥1.7mmol/L为高脂血症;脂肪肝由B超诊断为准[2]。
1.4 检验方法 χ2检验和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脂肪肝的关系 475人中检出脂肪肝56例,检出率为11.79%,并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有两个患病高峰,即30~39岁和50岁以后(见表1,r=0.6445,t=1.1920,P< 0.05)。表1 475名员工脂肪肝年龄分布(略)
2.2 体质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 输机资料的220人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随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r=0.9807,t=10.03,P< 0.01)。表2 体质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略)
2.3 血甘油三酯浓度与脂肪肝的关系 随着血甘油三酯浓度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r=0.9763,t=6.3833,P< 0.05)。表3 血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检出率
2.4 血总胆固醇浓度与脂肪肝的关系 随着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呈正相关(见表4,r=0.9130,t=3.1649,P< 0.05)。表4 血胆固醇浓度与脂肪肝的检出率(略)
2.5 肥胖、超重与脂肪肝的关系 肥胖45例,伴脂肪肝30例(占66.67%),和文献报道[3]74.8%相近;超重、肥胖97例,患有脂肪肝46例,患病率为46.39%,明显高于非超重、肥胖组患脂肪肝率2.38%(19/37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8.3884,P< 0.001);脂肪肝56例中,伴肥胖或超重45例(占80.36%),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伴超重、肥胖的发生率(52/419,占12.4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3357,P< 0.001)。
2.6 高血压与脂肪肝的关系 56例脂肪肝患者中,伴有高血压15例(占26.7857%),明显高于无脂肪肝者,患高血压率(41/419,占9.78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3.7283,P< 0.001)。
2.7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 56例脂肪肝患者中,伴有高脂血症22例(占39.2857%),明显高于无脂肪肝者,患高脂血症率(34/419,占8.114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46.1529,P< 0.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事静坐式工作的人发生肥胖和超重、脂肪肝的人数迅速增加,并越趋年轻化,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超越正常分布界限(肝脏湿重的5%)的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引起脂肪肝的原因[3]主要有:(1)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饮食,大量的糖脂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合成糖原的能力,合成脂肪酸则增加,沉积于肝脏;(2)肥胖对脂肪肝的形成影响极大,肥胖者多合并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产生内源性高血脂和脂肪肝。有研究表明,肝内脂肪的蓄积往往与体重成正比,有效的控制体重,可使脂肪肝得到改善[3];另有文献报道,减重治疗可使65.7%肥胖症患者的脂肪肝得到改善[4]。
本调查结果认为,脂肪肝的发生和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体质指数、血甘油三酯的浓度、血胆固醇的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和有关报道相符[5,6]。而且脂肪肝的发病有两个高峰,即30~39岁和50岁以后。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