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种植学理论要求种植体植入后需要有 3~6 个月无负重愈合期,以便种植体和骨之间产生骨整合。但较长的治疗周期已经成为这种传统种植方式最大的缺点。现代即刻负载理论认为,种植体早期负重可刺激应力集中区新骨形成,使种植体周围骨小梁根据受力形式合理分布。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即刻负载以缩短种植治疗疗程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对种植义齿即刻负载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2 影响种植体即刻负载成功的因素2.1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2.1.1 即刻负载的初期稳定性与骨 - 种植体界面即刻负载种植体受咬合力、颊舌肌等多种外力联合作用,如果初期稳定性不足,会产生较大的微动,不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粘附,最终纤维包绕种植体,导致即刻修复失败。因此,即刻负载种植体的骨性愈合,主要取决于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Brunski研究证明,小于 100μm 的微动可以获得功能性的骨 - 种植体接触界面。而大于 150μm 的微动会干扰种植体周围骨愈合,导致纤维包绕种植体。这提示存在着种植体微动的上限。即刻负载产生的生理性应力可能是通过机械刺激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促进种植体早期骨性结合。Meyer 等在基因水平上观测即刻负载对早期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后认为:负荷并不影响成骨细胞和细胞外骨基质对种植体的粘附,生理性的应变可刺激成骨细胞表达与成骨相关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促进骨再生。
在某些条件下,15 Ncm的植入扭力也能达到成功的即刻负载。目前,由于各种即刻负载文献中报道的种植区域、修复体类型和每件修复体支持的种植体数等均不同,因此适合即刻负载的植入扭矩最小临界值仍是众说纷纭,但极大部分学者认为植入扭矩至少不小于35Ncm。控制植入扭矩在 35~45Ncm 范围内,既保证了种植体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又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保持在生理承受范围之内,避免了因扭力过大导致种植体周围骨的微小骨折、坏死,以致最终种植失败。
2.2 负载种植体周围骨质即刻负载种植体植入前,应充分评估植入区周围骨密度和骨质量以保证足够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一般认为,只有Ⅰ-Ⅲ类骨才能满足即刻负载的需要,而在松质骨及低密度区域内是不适合即刻负载的。Berman 等报道了 1054 枚种植体在不同骨质中的成功率,其中 I-III 类骨中只有 3%失败,而 IV 类骨的失败率达到了 35%。Jaffin 等提出用 CT 辅助判断骨质密度,高于 400 亨斯菲尔德单位 (Hounsfield Units) 的区域更适用于采取即刻负载。但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Glauser 等研究证明,改良处理的粗糙表面种植体能够在软骨中获得理想的成功率。Paulo等临床研究表明,新型设计种植体在各种骨质条件下应用即刻负载都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