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理学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10 11:02:3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以后,学生才会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才会对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国古代教育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知道了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呢?

  1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数学课程的基础,如果数学和生活没什么关系,数学课程也就失去了作为普及性教育内容的理由。数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要生动、有趣,要让孩子喜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有自己的想法,得出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告诉学生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有许多问题和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积累,包括数学公式、一些定理以及算法,同时更加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趣味和兴趣上,教材里多了些小鸭子,小蝴蝶,小卡通,插图什么的,这在低学段的时候还可以,随着小孩不断成长起来,再用这样的处理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远远不够了。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让课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的严肃起来,情境的选择要随之变化。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例如在教加法的练习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复习旧的知识,让学生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 ),1和3合成(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3可以分成( )和2,4和1合成( ),然后我向学生出示小同学浇花的挂图,向学生提问,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几个人。学生们都纷纷举手,我知道是5个人。我就继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5个人的,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3表示什么意思?2呢,"+"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我及时进行了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我接着对学生说: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做得快,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这样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思维活动。我在教学生应用题时,是这样进行的,由于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因此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例如: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有几种思考方法:(1)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52-12)+18=58(个)。(2)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少取12 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 个。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3)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 个苹果,这时有苹果52+18=70(个)。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 个。由此可求出原有(52+18)-12=58(个)。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解法 1:(52-12)+18=58(个)。解法 2:52+(18-12)=58(个)。解法3:(52+18)-12=58(个)。答:原来梨筐中有58 个梨。又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我充分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学生介绍。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

  2 用数学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材料间又具有很大的联系。例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使学生感受到列加法算式从麻烦,引出乘法,让学生感受到乘法比加法简单。由于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点,不能只是教师讲出来了,说出来了就可以了,应该让学生反复说,反复练,加深印象。我是这样进行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那里好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去看看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游乐园画面)有的学生在玩摩天轮,有的在玩翘翘板,有的在玩划船,还有的学生在用小棒出了许多同样的图案,真漂亮呀!你们想不想摆呀,那好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先想一想你要摆什么,想好后等老师说开始你再摆,看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几个同样的图案来,你可听好了,老师让你摆出的是同样的图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摆了一个图案用了几个小棒?有的说用了6根, 3 根等等,这时我开始在黑板上写下:6 + 6 + 6 =( ),7 + 7 + 7 + 7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3 =( ),从而引出了乘法,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