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确,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困惑也显现出来,如何在教学当中寻找解决困惑的对策,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中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如何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围绕教材和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和语言有时就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想的很好却说得不好。教师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只要要求学生明白算理能计算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在课堂上为了创造教学气氛而进行以说为主的教学,往往是一个人说大家听,使得数学所独有的缜密的抽象逻辑思维人为地外化。怎么想的要说、怎么做的要说,甚至连1+2为什么等于3还要说理,这就有点为难学生了。在教学中不当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计划完全由教师安排,老师把一切都准备好,没有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总是处于空白的被动接收状态,比如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是先自己给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要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当学生回答新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解决方法,只有努力计算。有时学生不知道老师正在所讲的课,这种方法是很常见的,从根本上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老师会精心制作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然而,当教师刚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宣布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时,有的学生就在下面小声的说:"老师,我已经会了!",一会儿,有更多的学生也跟着说起来:"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此时有的教师往往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过几道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呢?将学生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对于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调动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符。显然,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能够从容的处理。比如:在教学习"年月日"时,教材是从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来开始"年月日"的教学的,我通过调查发现,有许多学生都知道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等小常识。因此,我在教学之前先和学生认真交谈,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发现问题。
2 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到教室,并试图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今天的数学课, "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品味"生活,需要让孩子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生活场景。我们常说,数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包括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以及数学的抽象过程以及数学符号的变换,包括数量计算、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等。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并带有浓浓的"数学味",同时避免出现幼稚化倾向。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超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把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拿出来,并标上价钱。给学生进行分组,每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如果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为什么不对,怎样才对,学生之间要实现角色互换。随后,我拿出一个铅笔盒对学生说:"它的标价是8元5角。请问:你想卖这个铅笔盒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式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巩固了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评价。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效果比较明显。有时课堂评价语单一、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腻烦。因此,我的评价语经常变化,如:好样的、你真是个小精灵等等。而我还经常给学生买"奖品",如:我会选一些不同图案的小粘贴,买一些不同字样的小印章等,这些小学生每次都想得到我不同的评价语或"奖品",因而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书和读书的生活中,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创新精神,这样教学才会有进步,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同时我常读书、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既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4 如何评价活动越多越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维活动。有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许多教会都会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饱和,过于追求表面热闹,从而把数学活动引向了歧路。其实,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并且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不能将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难想像,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如何有效地进行缜密的数学思维?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虽然有许多的困惑,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多想、多思考,多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