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农民家庭。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弱,一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实施分层教学及在教学中的创新,能让这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也为其他学科解决教学困难提供借鉴,以期寻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农村八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发现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学困生的分析,可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较弱,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遇到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年龄尚小,学习自主性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最后导致成绩下降。
3.缺少成功的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学习就变成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失望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1.课前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再结合农村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一定的比例(比例应该是动态的)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关注学困生,给他们建立成长档案。另外,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
2.课上分层。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简单的问题让给他们回答,使课堂充满生机。课堂练习要分层,其意义在于巩固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3.课后分层。
课后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形。特别在作业批改上,对学困生尽可能当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
三、分层教学对学困生的转化实施策略
1.注重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及时鼓励。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法,及时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比如当教师引入一个定理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他们就容易理解刚讲过的知识;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先让几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学困生回答简单的练习题,同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一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别人学习成绩好的原因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坚持不懈,从而引起他们对预习和复习的重视。另外,要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下节课预习的内容,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预习的内容和目标越明确就越能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
3.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教育手段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例如,我们可以为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给予小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数学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把静的知识变成动的内容,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4.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扬,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显得更重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宰命运的是积极的心态,成功的自信。为了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在上课时首先应该让学习内容尽量简单一些、浅显一些,使问题通俗易懂,让他们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