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文学从来都是青春年华里必然选择的梦想之一,即使到了互联网的时代,"90后"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梦。当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这批年轻人选择把文字作为自己梦想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全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纸质书已经显得沉重,电视机逐渐被潮流认为过时。互联网悄然进入手机的功能界面,博客慢慢被表述方式更加简洁时尚的微博所取代……这些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并不知道,选择文字之路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选择文字作为理想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市场",只是更多地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学价值,残酷的现实却是,全媒体时代把他们辛苦创造的纸质文学优雅地挡在了大门之外。
正统和异端,主流和非主流,从来都不那么界限分明,文坛上"80后"的横空出世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们之后,所有的"90后"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复制品。所谓"80后"是适应市场需要产生的。"90后"则是适应"80后"需要产生的。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个体也拥有了话语权,但却大大挤压了文学和文学新人的生存空间。一夜成名的诱惑,文字生存的艰难,以及文学前辈的难以超越,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正是"90后"写作者们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全媒体的时代。必定要有全媒体的形式和精神。全媒体传播的基础是文字,但全媒体发展的未来前景和全部价值却绝不仅仅是文字。简而言之,就是文学的榜样已经树立,而文字的价值正在衰弱,处于全媒体包围之中的"90后","生不逢时"!
2011年的"90后"重庆南川会议,这个群体把"喧嚣中的集体性迷茫"定义为自己的标签,各种反思、批判、吐槽乃至于抱怨纷至沓来。这次会议,成为了迄今为止"90后"文学群体当中最为全面而深刻的一次"自我批判"。
2012年7月,广东佛山,当这批"90后"再次以文学之名相聚于南方时,"觉醒与反抗"似乎已成了这个群体对自身未来的重新定义。无论是"梦里水乡"的励志演说,还是创作友谊赛中的激情写作,这群把梦想倾注在文学道路的"90后",面对全媒体的汹涌大潮,他们在不乏艰难的现实中,依然坚持着最初的理想,努力寻找着通往未来的文字路标。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