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拓宽学生思路,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写记叙文如此,教写议论文更是如此。但是从当前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一般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僵化的,其思路还是比较闭塞,他们写起文章来,总是习惯用一两种固定的模式去构思行文,或按教师命题的要求去拼凑编织成文,极少有人结合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主张。这样的文章尽管结构完整、纲目清楚,又文从字顺,但满纸都是空话、套话或者假话,毫无意义。这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学生八股文:
人物+情节+结尾=记叙文
论点+论据+结论=议论文
写记叙文,就写人所共知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结尾时再写上几句言不由衷的"向他学习"之类的空洞口号;写议论文,就先写上几句无的放矢的"正确"的标语式口号,作为开头点题,然后就以早已被前人写过千百遍的某著名科学家或文学家的事迹作为论据,最后再写两句"感想"之类的东西收尾。
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多,也是无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思路更加闭塞,最后完全走上公式化、概念化的绝路,从而失去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永远盎然,并不断求索,甚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反复地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去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然的话,就会像晏殊所说的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天涯路"都已"望尽",思维还不僵化、思路还不闭塞,写作起来还不走公式化等的绝路吗?如能将其思路拓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样,就另当别论了。但有这种思路的人,毕竟太少了,因此就愈见教师的责任重大了。
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教师来讲,必须摆脱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的窠臼,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带进课堂或把学生引上社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问题。如果教师还只是一味地大讲"方法论",而轻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就不仅是本末倒置,使教学不能更好地为现实的经济基础服务,还会使学生写作过程中,失去明确的针对性,不会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选用一些鲜活而典型的事例,使读者心悦诚服,起到文章应该起到的作用。
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必须先学生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并善于拟出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的命题或者材料,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提炼写作素材。例如,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一些应该肯定和应该否定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拟出几个题目(《关于三鹿奶粉的联想》、《神九上天,蛟龙下海》、《2012,伦敦奥运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到的材料去选题写作。如此,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一定会有其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绝不会是无的放矢的。
另外,笔者还觉得,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生实际,选择一些议题,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或辩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拟题写作。这样做,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是发展了,但环境却被污染了;在劳动就业、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辩,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层。
再者,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作或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如以"文明礼貌"为主题,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要求内容真实、具体的记叙文--《他在文明礼貌月中》,然后再写一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议论文--《谈文明礼貌》。当然,在训练中,应该允许学生把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如果他的记叙文中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的话)予以扩充,作为议论文说理的基础。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根本区别,也可以使学生更确切地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特征与不同要求,从而明确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论据的重要作用及其鲜明性的意义。
所谓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指的是题目相近,体裁相同,而所取的角度不一的写作训练,其只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做,更容易写出有新意或有深意的文章来,避免人云亦云或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如《珍藏》与《永远的记忆》、《怀念那时》;《XXX,我想对你说》与《有句话儿在心头》、《就那一句话》;《起点》与《又是一个新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集中精力深入思考问题,并运用自己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取事例去立意,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点的好文章。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在"得法"之后,要让他们不墨守"成法"或囿于"成法",就必须不断地帮助他们拓宽思路,不断求索,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