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指导:回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09 00:28:05

 一、"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争论焦点
  1999年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市平谷县盘峰宾馆的诗歌研讨会上,与会的诗人与诗歌批评家在诗学写作立场和诗学主张上产生了巨大分歧,分为"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两种不同立场。在此之前,诗歌批评家谢有顺在《南方周末》上发表名为《内在的诗歌真相》的文章中明确指出:"《1998年新诗年鉴》使得那些长期存在于诗歌内部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特别突出的是,关于两种最有代表性的诗歌创作--一种是以于坚、韩东、吕德安等人为代表的表达中国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民间写作,一种是以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为代表的提倡'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其次才是诗人',明显渴望与西方诗歌接轨的知识分子写作--之间的冲突。" [1] 谢有顺这种稍显偏颇的对诗人的分类和定义一时引发争议,不少诗人出于为自己"正名"或表达自己的诗学见解和主张而撰写文章。4月16日的"盘峰会议"更是这种观点分歧的激烈化,当年的《中国青年报》曾以一篇题为《十几年没打仗 中国诗人"憋不住了"》的文章报道会议当时双方唇枪舌剑的状况。随后,诗人们纷纷根据自己的诗学见解和主张选择"阵地"撰写文章,针对"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发表各自观点,甚至针对对方的某篇文章逐一分析批驳。
  这一场争论中产生的诗学主张论述(甚至有些已经脱离论述之本意)文章数量庞杂,各自从不同角度发出声音。杨克主编的《1998年新诗年鉴》理论卷中收入的文章与王家新、孙文波主编的《中国诗歌:90年代诗歌备忘录》可以大致看作"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两种立场的代表性理论阐述的集结。通过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和归纳整理,我认为这场论争的主要焦点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其一、诗人的立场分歧--"知识分子"或"民间"。
  "知识分子写作"强调的是诗人本身的身份及其对社会的责任。这里的"知识分子"从某种意义上继承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概念,指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坚持人文批判立场和文化责任感的"人文知识分子",像萨义德在其《知识分子论》中所说的:"什么是知识分子?就是对权力说出真话。" [2] ,也是陈寅恪一生践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家新、西渡、臧棣、欧阳江河、程光炜、唐晓渡等诗人和评论家都认为,在当下的时代里,诗人的自我认同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和立场的知识分子,其次才是一个诗人" [3] ,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应当担负起诗歌应负的良知和社会责任,也应该具有独立的文化视野和精神立场,从这个立场出发写作,不受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通过写作批判社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抱持"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的诗人那里,"知识分子"的立场与精英化的"学院派"并不能划上等号,而应该从对专业的精深(对诗歌艺术可能性的探索、在文化方面的开阔视野和丰富积淀)和对社会的责任两方面加以解读。
  诗人韩东在《论民间》这样一篇长文中,详细梳理了"民间"的存在与发展历史,阐述了他的"民间立场":何谓"民间立场"?就是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创造的精神。[5] 在韩东论述中的"民间立场",是与"权力、奴役和'庞然大物'" [6] 相对的,这其中不仅包括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包括他们所认为的西方话语优势。在这篇文章中,韩东将"民间"的精神核心定义为一贯的独立意识和始终的创造可能。[7]
  在诗人的自我认同上,虽然双方似乎立场不同,但实际上却都强调和追求诗人思想和写作立场的独立,但双方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指出对方立场的可疑性和独立性的缺失(韩东从对西方文学传统的过分模仿和西方话语的滥用这一点上指责知识分子诗人"毫无独立性可言",而西渡的文章则从根本上否定独立的民间立场的存在。)这一点是非常有意味的、引人深思的。
  其二、在现代诗歌写作继承的资源上。
  韩东、于坚等主张"民间立场"的诗人在诗歌写作传统与资源的问题上质疑"知识分子写作",认为他们的诗歌写作过分依赖西方传统,"使汉语诗歌成为西方'语言资源'、'知识体系'的附庸" [8] ,失去了汉语诗歌自身的品格和美学风范。韩东指责"知识分子写作"在西方话语面前"自甘奴役" [9] 的说法则更加尖锐不留情。于坚提出的"拒绝隐喻"的主张以及他在《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一文中对于唐诗和宋词的回顾,都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韩东《论民间》一文中更是流露出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西方话语优势的坚拒。西渡在《写作的权力》一文中对于这种说法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驳。他认为,毋庸讳言,中国的九十年代诗歌受到了西方诗歌的滋养,但这种滋养并未让它沦为韩东他们所说的"西方资源的附庸",相反,正是有了来自西方文化的滋养,中国的九十年代诗歌获得了与前不同的独特性和新的可能性。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关于诗歌写作方式的思考,从这方面能够看出九十年代的诗人对诗歌本身以及诗歌写作方式的关注和探索。但是在我看来,对于西方资源和民族传统的借鉴上,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选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呼号者们的面前曾经摆着同样的问题,他们虽然有摧枯拉朽反传统的口号,但实际上并未片面决断地只选择西方资源。在当下的文化多元的环境下,如果仍然拘泥于外来资源和民族传统非此即彼的单选,只能说是诗人的眼光过于狭窄了。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