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说明文一般是介绍说明性的文字,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情景,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入情入境,成功地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改变现有的这种教学状况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我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三招攻略,以此改变了学生怕上说明文的现状,提高了他们对说明文的兴趣。
攻略之一:"好花堪折直须折"
说明文尽管不像记叙文那样能以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能以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科学的知识性,最能让人获取知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有关物候学的生动知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介绍了神秘沙漠中因光线作怪引起的"魔鬼的海"和因声音作怪引起的"鸣沙"这两种奇怪的沙漠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植物学中百花颜色形成的知识,《宇宙里有些什么》带领我们走进了广袤的天文世界……真可谓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当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容易获得某种新知,这时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绝对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激发学生急于获得新知的强烈愿望,借助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提高。例如我在导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往透明的分别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察。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同学们的兴趣骤然大增。当时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新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最快地在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个个快速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整堂课的教学步骤也顺利地完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可见注重说明文本身内容蕴含的科学趣味,这是至关重要的。
攻略之二:"蓝田日暖玉生烟"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有吸引力的文章,它的语言必定是富有特色的,或优美精炼,或犀利尖锐,让人难以忘怀。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它的语言又有什么特色呢?说明文是介绍知识的文体,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它的最大特征是准确而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问题是对鲜明、生动的语言,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而对"准确"之美缺乏情感体验,往往熟视无睹,以至于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涵泳和体味,学生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总结一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1. 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要注意分寸。比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是篇很典型的说明文,介绍了沙漠中两种奇怪的现象,竺可桢的语言也是极为准确的。我们不妨以第四小节为例。"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这个短语就不能省略,它起限制性作用,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了解沙漠中的这种现象。称它是"魔鬼的海"和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当时人们不能理解这种现象。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