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我们应用文写作教学突破了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导的讲授模式,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将诸多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我们先后引入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了写作训练的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令人困惑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个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相对稳固且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事实上,长期困扰我们的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相互脱节、写作能力与专业能力相互脱节等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近年来,职教理论专家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研究以及一些专业在课程建设当中应用这项理论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特点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为首的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研究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以工作过程知识为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生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为目的的课程模式,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突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模式,成为各个学科进行教学改革新的亮点。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特征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发现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素之间存在着诸多相通或相同之处,继而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最适宜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的课程之一。由此,我们产生了开发应用文写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兴趣和动机。
1.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工作环境和过程为其搭建平台。应用文写作是一项具有积累性、经验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是写作者各种能力的综合表达,具有形成时间较长、培养过程复杂的特征。在教学中仅仅依靠讲授写作知识或者进行单纯的写作训练很难实现培养目的,因而,营造一个包含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写作环境,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写作教学便成了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的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长,其核心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理论开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模式所特有的系统化、综合性特征在客观上为培养学生这种内化了的综合能力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2.应用文写作的程式性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关于课程内容序化结构与序化形式的思考。应用文写作虽说文体繁多、体系庞杂,不同文种的格式呈现着各自的形态,但是,其所具有的程式性特征则显示着同一文种内的不同文体则呈现着基本相同的结构状态,预示着不同的写作者在各自的写作活动中都是按照大致相同的步骤或模式来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说法,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其意义在于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关于课程内容序化结构与序化形式的思考,使我们能够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从具体化的写作过程的要素中把握相对固定的环节,在一个动态的结构中把写作技能与写作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为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分步骤的写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写作理论知识具有过程性知识的显著特征,只有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写作过程,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写作理论和实训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任意偏重于哪个方面抑或等量齐观的对待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两者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实现这一结合的前提是我们对应用文写作知识性质的认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分为学科体系的陈述性知识和行动体系的过程性知识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是用符号组成的概念和定理、原理等,是强调"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过程性知识是关于经验和策略的知识,是回答"怎么做""怎么做更好"问题的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的侧重点不应该是阐释相关写作概念"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应该在于向学生说明某一篇文章"怎么写""怎么写更好"的问题。显然,写作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不能够也无法将其当做学科知识去讲授。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写作的某个真实情景之中,带着具体的写作任务,以解决具体的写作问题为目的去学习写作知识,在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训的有机结合中学会、学好具体文体的写作。
4.写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写作过程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应用文写作课程广泛开设于各类职业院校的各个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所当然要与本专业的知识密切结合;应用文写作包括诸多文体,不同的文体涉及诸多相关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注定了要与相关学科内容紧密相连。这些情况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内容复杂、教学难度大的特征,而这个特征恰恰是长期制约教学效率的瓶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工作过程都是一种包含专业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因而,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这一理论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难题、突破教学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实现写作过程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广阔前景。它启发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合理整饬各类教学资源,重新搭建一座"互通式教学立交桥",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途径实现写作过程与各类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
二、写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和具体实施流程
近年来通行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是按照模块课程理论设计的。这种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写作理论和写作训练两大模块,以文体介绍引领和组织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教师在教学中先讲解写作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文体写作训练。这种模式希望利用理论模块实现写作知识的储备,认为讲过知识后学生就能学会写作。结果却造成写作知识传授的"空对空",而训练模块也因为缺乏一个具体的载体导致写作实训也常常"空对空"。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过后并不清楚。
1.写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灵魂在于将学生的学习置身于一个充满各种问题的现实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按照这一原则设计的写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课程的传统认识。让学生先明确"写什么"之后,再主动去学习"怎么写"。这个"写什么"并不是仅仅给学生出一个作文的题目,它应该是对于完成工作任务方式的具体表达。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中先讲授理论后进行实践的顺序,用写作任务主导写作理论,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在写作中求知,在求知中写作。整个课程融合写作理论与实践、专业能力与写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为一体,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