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指导:现代写作学理论建构者的开拓性功绩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08 16:17:00

 裴显生教授系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写作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著名的写作理论家,中国写作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长期主持中国写作学会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科领头人。他撰著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公文写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和文学青年谈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现代实用写作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等12部,发表有关写作学、文艺学、新闻学的理论研究论文300余篇。近年,他担任了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合作项目"现代通用应用文丛书"的总编(丛书已出版了30多部),还担任现代写作报报社社长职务。裴显生的论著和论文,多次获国家和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总览裴显生多年来的写作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他对现代写作学科建设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时提出现代写作学科的建设思想和发展思路 
   
  近年,写作已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人文素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写作事业,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写作人才。而写作学本身能否真正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否在适应时代发展中不断走向繁荣,这是现代写作学建设的关键所在。裴显生始终敏锐地关注和把握着这一关键点,适时地提出了写作学科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总要求。早在1984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写作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信息与对策"座谈会上,他提出了"写作研究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的主张,并要求将其落实到建立科学化的写作学理论体系和写作基本功训练体系之中。1986年,面对横向学科研究和新方法论研究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裴显生在烟台召开的"现代写作学学术研讨会"上,归纳了近年写作学界的讨论意见,又及时提出了"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的学科理论研究主张,把"写作研究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的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此后不久,他又就现代写作学在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科"与"术科"之争问题,明确提出了"理论的高层次与训练的科学性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指导思想,纠正了在学术研究上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偏差。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形成过程中,文章写作带有了社会效益性和经济效益性的"双重属性",引起了写作价值观和功能观的新变化,人们对此问题认识不一,并展开了激烈讨论、争鸣,裴显生提出,写作学要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上发展,在写作实践中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他提出的主张进一步统一了学科建设思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裴显生指出,近年写作学界所发生的变化,"首先是写作观念的变化",即现代文章写作要有市场观念、受众观念,要注重信息的质量,加大信息量;"其次,写作工具的变化",即电脑写作的推广,电脑、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的普遍使用,带来了现代写作工具、手段的大变革;"第三是文章价值观念的变化",即要确立读者观念,尊重传播受众;另外,"在写作教学上,要抓基本功训练,讲究训练的科学性"[1];他还提出要提高写作速度,推行快速写作训练等学术主张。 
  特别是到了1999年,面对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全球化、写作学研究迅速发生重大变化的新趋势,裴显生又在中国写作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写作学基本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这一跨世纪的学科发展建设总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写作学科发展建设的思路。 
  裴显生先生总是在写作学科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和紧要关头,及时地提出学科理论研究的主张、学科建设思想,指明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引领着现代写作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与时俱进。应该说,这是裴显生对现代写作学科建设所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二、准确界定现代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门学科应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准确界定现代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现代写作学研究和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裴显生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深入思索与辨析,作出了较有权威性的界定。他明确指出:"写作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人类一种特有的写作实践活动,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写作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上。"[2]他认为,"研究写作学,必须抓住这'物--意--文'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把握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映象的'意化'规律和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物化'规律,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2]。基于这种认识,他进一步明确提出:"现代写作学的任务,可以作这样的概括:阐明写作活动的本质、过程、方法、技巧及各类文体写作的特点,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写作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来。"[2]裴显生的界定,应该说是较为准确和科学的,因此,得到了写作学界的普遍认同。 
   
  三、系统建构自己的现代写作学理论框架 
   
  传统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八大块"静态的文章构成要素论的知识体系。裴显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力倡"由静态向动态"、"由客体向主体"研究的变革,于1987年在《写作学新稿》中,率先建立了由"本质论"、"过程论"、"技巧论"、"文体写作论"四论组成的理论新体系。这个体系影响了此后十多年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建设的研究。 
  在"本质论"中,他对写作本体的特性和规律、写作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写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对"写作的特性和规律"的深刻揭示,理论贡献尤为突出。关于写作的特性,他认为"写作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人类思想流通的层次上呈现出它的社会功能质"[2],并认为,"写作从作者的'本意'层次看,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实践活动,是'为情而造文'的实践过程……这就是写作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即自然质"[2]。裴显生对"写作本质"的界定,深刻揭示出写作作为作者个人行为实践活动的"自然质"与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质"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及本质特征。 
  关于写作的基本规律,他提出了"意化"、"雏形化"、"物化"的基本认知。他认为,"意化"即"由'物'经过人的感知,在人脑中转化为'意'的过程",也即由客体向主体转化,形成了写作活动的第一次飞跃;"雏形化"即"把有关意化的概念、表象等进行创造性想像孕育成内在意象、形象和雏形建构",形成写作活动的第二次(质的)飞跃;"物化"即"用书面语言把构思的成果变为文章",形成了写作活动第三次(质的)飞跃[2]。裴显生对写作基本规律的揭示,使人们对写作行为实践活动本质特征的认识,由原先的静态平面性(如多读多写、厚积薄发等),转向了动态立体性,应该说更具科学性。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