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已越来越凸显,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因此,当前存在于大多数学课堂的被动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出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下面,我就以小学数学为例,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论题展开详细论述和阐释。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常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知识点的灌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而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看作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由原来的"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进行转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比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应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然后在教学设计、时间安排、组织形式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而是把时间放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对学生的适当点拨、指导上,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独立探索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本领,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神秘难懂的数学学科,一旦学习方法不当,更容易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是能够实现上述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氛围或场所,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上课开始后,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喜欢玩游戏,但是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在玩游戏时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确定玩的先后顺序的?""石头剪刀布、抛硬币、掷筛子……""看来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你们这些决定先后顺序的方法到底公平不公平,理由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听罢,学生立刻有了兴趣,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于是,我趁机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可能性。这样,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教学情境,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并与我们进行持续的学习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
三、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热情
所谓激励性教学评价,指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而且,小学生具有喜欢鼓励、表扬,厌恶指责、批评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积极参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之后,我们要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提高他们主体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比如,在学生回答完我们提问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说:"真棒,你的想法非常独特,老师都没想到。"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后,我们可以说:"你真聪明,老师就知道你可以的。"在不发言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说:"你今天表现非常好,来,大家鼓鼓掌。"……当然,面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完美的表现,我们不要给予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说:"没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其实你的勇气大家已经非常欣赏了。"等等,这些温暖、鼓励的话语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总之,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并探索出与之相符,且真正适合学生、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才华。
责编:杨盛昌
上一篇:理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