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就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1.拉开生活序幕,从有效的情境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创设有效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并不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借用有效的生活场景,产生例题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选取素材,进行恰当的改造或替换,则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建立例题的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的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也自然产生。通过这一生活情境,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减法与数学生活的联系。
3.运用有效的生活问题,活用知识
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让学生把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之后,让学生回家看一看钟表,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大约是几时。并调查:爸爸、妈妈每天大约几时上班?几时下班?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站点"的前面是什么站?它的后面又是什么站?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就一定能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
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能过度预设,不允许任何意外、偏差,课堂就缺乏了弹性和活力,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在观察、倾听、思考中,注意从学生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并随时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为教学的展开服务。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抱着预先准备好的材料,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有个学生控制不住地问:"老师,您这是干什么?"我笑着说:"这些圆柱体和圆锥体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圆锥体是不是把圆柱体的一端削去而成的?"有的学生说:"圆锥体的体积跟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起来了。此时我想机会来了,于是把学生带到沙坑里,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这样,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悟了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显出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设计有效的练习,巩固知识的拓展
数学练习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练习,让数学练习真正拥有思维的脊梁。
例如,"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过程。为突破这一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把难点拆分成几点,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分数。有效的突破方法是:
1.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的分数
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平均分,把什么看作整体"1"。有价值的题就要用好、用足,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补充、拓展。因此,我继续在第1题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可感兴趣了。
2.说一说下面的三个分数
3/4 5/8 1/3
练习这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谁是单位"1"以及这个分数的含义。紧接着,在做完这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做:
3.请分别拿出一捆小棒的(三捆不同根数的小棒)1/3
通过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通过这三步的练习,有效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分数,形成技能,有效突破学习的难点。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