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五千年古中国,五千年沧桑,五千年的诗歌文明。
诗歌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从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时期的文人创作,诗人可谓群星璀璨。众多的体裁风格和流派也如群芳斗艳,成就了我国诗歌的无限辉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将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奋进之心,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然而现在有不少中学生不喜欢诗歌,除了学习课本上仅有的几首诗词之外,平时根本就不读诗词,更不会去写诗词。因为中、高考作文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规定,其它查考也仅限于诗的识记与鉴赏,似乎诗歌与作文是两码事。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对诗词更是避而远之,既然考作文不许写诗歌,学有何用?写有何益?又有一些人受自由诗、后朦胧诗的影响,只喜欢那些浅薄平庸或故作高深让人如坠云雾的诗句,因为可以随手写来如野马驰骋,跟着感觉走,而不喜欢格律诗,认为限制太严太古板,不爱读,更不去理解诗的意境,诗歌的审美也就无从谈起。
这些认识是错误且有害的。诗歌是文学的源头,是语言的精华,是美的象征,被誉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特别是精心锤炼的格律诗,更具有深厚凝练、意味隽永的特点,它语句工整,讲究平仄、压韵、对仗等,高度浓缩了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技巧,包括选词炼句、声律音韵、修辞手法、意境创设以至于谋篇布局等方面,一首诗就是一篇浓缩的文章。平时我们多读多写诗,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增加审美情趣,而且对锤炼文学语言,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古往今来许多大作家都是诗文兼擅,诗与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号称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在诗与文的两个领域中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诗与文实际上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他们眼里常是诗意的世界胸中奔涌着浓烈的感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将简明的叙述、诚挚的抒情与画龙点睛的议论结合起来,用诗的语言加以调度,使作品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结构美和绚丽多彩的表现美。中学生如能和诗歌多交朋友,定能不断锤炼、美化自己的语言,使作文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