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导文学样式,但是散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散文中的写人叙事类散文(钱理群教授称之为"描写类散文")教学更是存在小说化教学的倾向。教学中教师常把教学内容聚焦在人物、事件的探究上,希望以此把握文章主题,这显然陷入了散文教学小说化的误区。要想解决写人叙事类散文如何教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该类散文教什么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情感作为教学灵魂
巴金先生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冰心先生说:"散文创作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两位先生告诉我们散文的核心就是书写真实自我,对写人叙事类散文来说就是书写我所见的真人、真事、真感、真情。我们常说散文"形散神聚",这里的"神"就是"我"的真情实感。在这点上,小说与写人叙事类散文有着明显不同,小说中的"我"是其中人物,而非作者本人。小说创作的核心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是作者杂取种种人合而为一。而小说的情感也被作者巧妙的隐藏在人物身上。因而教师进行写人记事类散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会作者所思所感,进而再有所悟,感悟的前提是对作者当时当地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对所描述的人物或事件的简单把握。
对杨绛先生的写人叙事散文《老王》,如果单从老王"送冰块"、"送先生"、"送鸡蛋、香油"几件小事分析,进而将主题概括为对人性善良的歌颂显然就偏离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而从"我"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这篇散文,会得到更多的感悟。"我"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我"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等几件事,再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文革",不难发现,在文中关心、平等、同情、尊重这些人道主义精神才是文章的情感核心。因而,在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中,从"我"的角度把握文章情感是该类散文教学的灵魂
二.以情节和人物作为教学核心
小说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侧重完整性与真实性。通过环境描写真实再现生活,从开端到结局,各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内部张力,进而通过情节产生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对人物的塑造也会调动多种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让人物动起来,多角度展现人物性格,进而表现小说主题。
写人叙事类散文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侧重灵活性和情感性,它并不强调情节的完整,而是会选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部分进行描写,有时甚至只有寥寥数笔,同时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各情节之间侧重自由逸出,对人物的描摹也多侧重从某个角度进行。因而在鉴赏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情节与人物时,应从情节与作者的情感的衔接入手,让学生学会选择最能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情节表现人物,同时对各部分情节的结构进行鉴赏时,让学生体会各部分情节之间如何或并列或互补多角度表现情感,进而体会文章在布局上互相配合的艺术。
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对母亲的描写,只写了"母亲默送我拐出小院"、"母亲呆立在院中"、"母亲到园中找我"等几处情节,几处情节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从几件小事中表现母亲"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而且在具体的情节中也只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描写,如"母亲呆立在院中"部分,作者只写"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但就是这样一个动作细节,就传神的写出了母亲无尽的忧虑。这正是因为作者饱蘸情感,抓住了最能体现母亲性格的几处细节,就把这种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种情节处理方式,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这种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方式。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