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们持续地改进教学方式,逐步在教学课堂中应用交流合作的学习手段,这不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而且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合作学习是什么呢?合作学习不但属于一种学习手段或方式,而且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之间学生的互动学习,是最终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需要如何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一、选用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素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高效性,然而,这并非要求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学数学所有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用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素材实施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和理解教材,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个前提探究下,选用适合合作学习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集体的能力和聪明才智,一起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备好一些纸张和剪刀,首先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呈现自己画的一个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青蛙,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作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将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剪出来。如何才可以将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剪出来呢?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体现集体的优势和作用。学生共同分析和探索剪出相同图形的技巧和方法,因为只有在集体的努力下,才可以剪出更好和更多图形。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
二、灵活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创设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务必要结合教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准合作的契入点,且立足于契入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学生有两种认知能力:一方面是已经实现的认知能力,即"固有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能够实现的认知能力,体现在"学生在不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然而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借助模仿,可以完成任务",即"潜在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发展区。因此,教师的契入点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区,在发展区的范围内创设教学任务,以使学生自身无法解决的任务得以解决。而有效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跟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否明显、目标是否清晰、效果是否理想紧密相关。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将自身携带的小木棒随意地划分为三段,且让学生围一围,再观察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以此作为根据,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所划分成的三小段木棒在怎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创设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情境,立足于学生的固有认知能力,让学生在互相操作和探究的前提下,归纳和总结出"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段小木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段小木棒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突破
在一些难点和重点的教学知识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使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得以突破,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何推导圆的面积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计算圆面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做出总结;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互相质疑;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使学生参与了形成知识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突破。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有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当刻苦钻研,不断探究,以真正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