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不少教师和家长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连那些数学基础很好的同学也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我想并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普及,而是多方面的因素。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中要精心备课、讲究方法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经历算法探索、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计算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但计算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如何能让单调的数字变得活泼,干巴巴的算理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平均分,当分得不够时就出现余数,让学生明白余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理解有余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另外,在教学用竖式列除法算式时应抛弃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教学在于教师通过板书和口述让学生领会、模仿如何列竖式计算,至于原因并不重要。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口述出每一步的原因,能明白为什么商在这一位上,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二、按照课标调整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作了一定的调整,要求: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要求。有些教师就会放松对计算的要求,对学生的训练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也是造成计算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其实在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解决认数和计算问题授课时数占的比重很大,足以说明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 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看题速度非常快,几乎一扫而过,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32看做2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把运算顺序前后颠倒。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速度不要太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要和原题对照一下,从而减少因为误看带来的计算错误。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23+31= ,可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可先算20+30=50,3+1=4,50+4=54;也可23+30=53,53+1=54;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学生想出来并算对都应给予肯定,等他们熟练以后就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以后的计算中也会优化计算方法。同时多种计算方法对某些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总有一种方法可以被其掌握。
(二) 加强口算和速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口算、速算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口算、速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无论什么样的计算题都是以基本的口算为基础。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要经常安排训练。
(三)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
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也是计算错误出现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计算时,因字迹潦草把6看做0,把3看做5;有时写写擦擦,纸脏了字迹模糊不清,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之一。还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不规范,数位不对齐,对进的点和退的点书写不明确,导致计算结果时忘了加或忘了减,这也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之一。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写、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四) 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题
算法的多样性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宗旨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训过于侧重"的现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巩固学生的算法,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数计算的得数,不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而且正确率大大提高。特别是一些特殊值记住了学生受益匪浅。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鼓励学生加强速算的训练。总之,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以上关系,不断更新观念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