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 "马克主义大众化"第一次在党的十七大上以文件的形式被提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在少数民族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今天,加强少数名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无疑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彝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88年国家将毕节设为胡锦涛的实验区以来,毕节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彝族地区为切入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和阐述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彝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原因,从而对如何实现彝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较为浅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毕节实验区、彝族
毕节试验区,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全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民风纯朴。建设毕节实验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加强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指导我们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在毕节这样一个特殊的实验区的大环境下,对毕节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必要的,本文以毕节彝族地区作为研究点,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通过对毕节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探究马克思主在彝族义大众化在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和完善的解释和总结,提炼出比较完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不外乎围绕一个核心的内容,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当然,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不断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英、法、德是其发源地,它是在资本主义的矛盾激化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我国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其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分别有三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以及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于此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以及唯物史观,还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所有学科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其理论体系的中介,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则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宏伟事业的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在中国,它为共产党的解放斗争作有力的铺垫,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巧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衍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将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祖国的繁荣、富强。是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2 大众化
大众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家都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被人们呢所认可的。比如说,今天她穿的这件衣服是比较大众化的,说明这件衣服比较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点的,广大群众比较容易接受。而大众化这个古老而又新颖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指的是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的需要。"
3 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总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我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贵州的彝族人口约707400余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及六盘水等县市。毕节地区涵盖威宁、赫章、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等几个县。毕节实验区彝族地区,本文理解为在毕节实验地区居住着一半以上或者全部是彝族的地方,这些地方多是比较偏僻的,交通不便,拥有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住着纯朴善良人们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4 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马克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缩影,即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的主要理论为中国服务,造福全中国人民。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确切的说是最新理论成果,最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部分彝族地区的群体,使彝族地区的群体自觉的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很可怕的,是注定要被社会会所淘汰的。这里所说的信仰是一种主体的精神状态,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信赖、追求,统摄指导着个体的全部精神世界,是个体的精神支柱,是个体的行动指南。所以在彝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非常重大,直接关系着中国的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综上所述,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能彝族地区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由衷的信赖,产生执着不渝的追求,这将有利于彝族地区的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 毕节实验区彝族地区马克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在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有利于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有利于推进民族大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有利于培养毕节地区彝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有利于促进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5.1 有利于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思想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若是正确的不去占领,那么错误的就会去占领,毕节实验区彝族地区大部分处于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可以用山高皇帝远这样的说法来形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民是比较淳朴善良的,是比较容易相信外边的世界很精彩的那种天真的人们。若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地方的宣传和普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反马克主义要是入侵这些地区,会对中国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实现毕节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2 有利于推进民族大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各个民族统一协调发展,才会使中国各项事业磅礴发展。而人民群众不仅是实践的主体而且还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毕节试验区彝族地区群众对党的理论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仅关系毕节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大的作用。实现毕节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来武装武装全党,教育全中国人民,就必须大力推进毕节地区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加强各民族团结一致,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彝族地区的大众化,才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5.3 有利于培养毕节地区彝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学生学习基本礼仪、做人做事、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是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加强毕节彝族地区的教育,是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培养毕节地区彝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4 利于促进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毕节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启发调动毕节彝族地区一切积极因素,使之成为团结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纽带,促进毕节彝族地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在【2012国发(2)号文件】之后,毕节彝族地区经济出先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加强笔记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对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做出贡献。
6 不足之处
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属于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不断加强毕节彝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极有可能就会破坏当地原有的宗教信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7 建议
在毕节彝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在不破坏其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有效的与之相结合,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作出贡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有力的铺垫。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