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科技金融环境分析与支撑体制建构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30 18:01:20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创新经济的催化、扶持和促进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各国和各地区都在探索可行性模式。现阶段,国际科技投入的管理模式更强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006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要求在金融支持上,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2008 年科技部万钢部长、刘燕华副部长就进一步加强科技与资本市场结合进行了谈话。2009 年 5 月,银监会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银行业监管部门、科技部门合作机制,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开展科技部门与银行之间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自 2010 年开始,安徽省就把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作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以积极申报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为契机,在促进银企对接、组织实施"基金宝"专项工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就目前安徽省的筹资渠道而言,科技投入多元化模式已经初显---从主体维度上看,科技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和社会第三方的转移资金。笔者试从安徽省科技投入的现有金融环境出发,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规律,构建符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撑体系。

二、安徽省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分析

2011年4月,合肥市科技局完成了《合肥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并于5月将其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附件上报。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安徽省以培育新兴产业、调结构增后劲,振兴重点产业、保增长上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助企业促创新,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引进来走出去为奋斗目标,形成了以奇瑞轿车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品牌,以合力叉车为代表的产品自主名牌创新,以马钢、海螺水泥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创新,以华东光电所为代表的军技民用创新,以中国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战略前沿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为安徽省科技投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但从总体上看,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仍不理想,导致了综合科技水平、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它省市比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显得不足。

(一)安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亟待加强

目前,安徽省金融部门由于缺乏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而科技投入涉足高精尖新技术领域,经济与技术复杂,风险难以预测和评估,加上刚刚经历过金融风暴,在放贷尤其是在科技投入方面表现出消极谨慎态度,贷款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的企业或项目。故而以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的银行不可能成为科技投入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发展科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正因如此,寻求其它科技投入资金来源就成了必然之举。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安徽省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支撑体系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这种融资体制和机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加速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导致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社会化的投入机制远没有形成。省内科技型企业也因缺乏资金来源而缺乏技术研发和购买技术专利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科技融资中心,实力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太远,严重影响了省内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安徽省科技投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一方面,部分技术创新企业不能及时获取所需资金,或因现有融资渠道的成本过高而不能进行有效融资;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拥有大量的富余资金,但没有明确的投资意向,从而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立一个技术创新发展的融资与投资高效匹配的平台。在此平台上,需要筹集资金的技术创新企业可有效地发出融资信号,同时,具有资金节余的投资者可有效地发出投资信号;这样,融资主体根据自身融资规模、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等选择合适的投资主体,而投资主体也可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对收益的要求等选择满意的投资对象。最终,推动融资主体筹集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而投资主体将资金投放到符合自身风险和收益要求的项目中,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从而实现科技投融资的高效匹配,推动投融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多层次的金融支撑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

首先,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目前,安徽省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缺乏 IT、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而且约 10 家左右的创投机构的投资行为发生蜕变,由科技融资、风险投资转为房地产等产业投资,脱离了原风险投资的范畴。安徽风险投资的环境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R&D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安徽省的 R&D 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投入强度比较高,处于第二位,但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R&D经费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也比较低,政府要么加大投入,要么通过其它方式来增加科技投入,然而财政收入的量在短时期内一般是变化不大的并且数量也有限,这就要求安徽省必须从外部和社会其它机构入手,如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最后,基金投入亟待加强。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省财政厅、科技局成立了各种科技发展基金、创新基金及投资基金,最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简称"省引导基金")、省设立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简称"高技术专项资金")和省财政设立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简称农转资金)。应该说这些资金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徽省科技型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有关科技的基金投入品种过少且数量不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三)产业链融资研发薄弱

据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 5 802.1 亿元,比 2009 年增加了1 186.1 亿元,增长 25.7%,与 GDP 之比达到 1.7%,再创历史新高。按 R&D 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 25.3 万元,也比省 2009 年增长了 1.8 万元。就执行部门来看,企业经费支出为 4 24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6%;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经费支出 995.9 亿元,增长 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而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则显示,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7%,国有企业占全国的22.5%,GDP占全国的20%,科研成果占全国的17%左右,但中部地区授权专利的仅占全国的9.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占全国的9.5%,风险投资基金占全国的7.9%,风险投资机构占全国的7.8%。市场落差明显,"创新科技"并没有及时转变为"创新经济",少量"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成果中,又有2/3左右变成了沿海地区的成果,中部地区的科研成果、科技力量正被东部和其他地区无偿或者低成本使用。长期以来,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脱节,割裂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积累,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三方结合日趋紧密。产学研合作形式,从一般的委托开发、成果转让,逐步向供需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和科技实体店方向发展。一批企业控股的科技经济利益共同体诞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正逐步增强。统计显示,有65%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应用研发经费源于企业,75%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但是由于资金较为分散以及原基数较少,同时由于尚未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实际资金需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以 2006 年为例,全省有 12 个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定比例(本级财政支出的1%),还有 4个县(区)投入为零。可以说,虽然安徽省政府近年来在优化科技资源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高端成果接续难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徽虽然是科技资源大省,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尖端科技领域,应用研发领域相对不足。此外,高校和企业的科研成果中原创性的高水平项目并不多,不少是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这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金融机构一体化尚未实现

随着产业转移及调整的深入,国际间、省际间的跨区域资本融合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科技型的企业更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东部开放城市基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融合,如异地贷款、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货币市场往来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相对而言,安徽省在跨区域的资本融合发展方面比较滞后,甚至没有建立起与周边城市如江浙沪的有效金融合作关系,无形之中削弱了安徽省对周边城市科技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抑制了自身的科技投入发展。此外,地区间的金融机构进驻也需要进一步扩充其市场容量。好在安徽省委领导班子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力解决,如 2011 年 3 月,合肥市政府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将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切实推进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承诺3年内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不低于30亿元的金融支持。

(五)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不够密切

2011年,安徽省以合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合肥市股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贷款;积极推动工商银行开展"集合保证池贷款",建设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联贷联保、动产质押贷款,民生银行开展"商贷通";徽商银行开展仓单质押等,成功引进一家金融仓储公司---合肥涌金仓储有限公司,以此解决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融资难题;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相互合作,创新银信担、银担合作,开展互助担保、联贷联保等担保模式,推出供应链贷款等创新贷款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科技投入金融环境,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担当主角,其他部门配合"促进科技进步的良好局面。主要是地方政府与地区金融机构合作不够主动,金融优惠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力度较小,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及时控制,将破坏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发展机会的丧失,从根本上损害当地民众的利益,阻碍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多层次的安徽科技投入金融支撑体系

(一)充分发挥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离不开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导向是满足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求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积极发挥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应通过信用宣传、行政引导、政策支持、法律惩戒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强化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同步发展,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确保金融运行安全。

(二)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对创新企业的支持能力

科技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贷款。商业银行不能一味地采取回避的方法,而应更新观念,主动了解企业科技的应用前景和需求,利用社会力量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研究风险,跟踪科技新动向,多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深入了解科技型企业,提高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渗透到科技领域,找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实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具体来说,一是在信贷政策上向科技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政策银行要降低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起贷资金限制,并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和手续;商业银行要扩大对科技型民营、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探索多种贷款抵押担保形式。银行设立科技业务部进行科技专项贷款业务,扩大科技贷款规模,使其免受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限制。二是加快银行科技贷款经营机制的转换。根据总量控制的原则,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科技贷款的管理。三是推进科技贷款项目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动科技贷款的承包制管理,通过科技贷款项目招标承包的方式,把科技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机制同科技贷款项目的经营管理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其按期发挥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

由于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得常规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满足科技投入的资金需求,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非常具有耐心和冒险精神的资金,通常成为科技型企业起步阶段的资金供应者。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因此,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关键就是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资本共同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与此同时,安徽省政府部门还应起草和制定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规范条例,保护知识产权,完善与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产权交易、兼并重组等资产流动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投资市场;发展建立与风险投资活动相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省内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组织,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充分地利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资本市场,鼓励其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逐步加大金融资本对高新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企业乃至整个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都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安徽省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定期联系制度,支持有实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企业在国内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到海外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跨地区资金运作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

(五)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增强创新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

较强的吸纳资金能力是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的内在条件。企业要想在自主创新中得到商业金融资本的支持,一方面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即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贴息、担保、采购、税收减免等方式,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吸引商业金融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六)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一般要经历基础研究、开发中试和工业生产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将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不同风险。基于此,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就应该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不断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服务,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全程的保驾护航。对于大中型企业和已步入成长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金融机构贷款是成本较低、快捷方便的科技创新融资渠道,而银行在未来较长时期仍将是我国最发达的金融体系,今后科技投入仍需要大力借助银行的中介职能。可考虑成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信贷支持。增强和扩大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渗透力与覆盖面。积极拓展科技创新的保险范围与险种,提高科技创新的保险份额,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在科技创新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功能。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