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26个国家、前苏联、蒙古开始进行 经济 改革,但其改革的绩效却是令人深思的。整个80年代这些国家的平均GDP增长率为2.9%左右,而1990-1997年,平均GDP增长率则降为-5.7%。同一时期 中国 采取的是相对较慢、渐进的改革,但经济却取得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从实践来看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快速的经济改革会导致短期内的经济衰退,而相对渐进的改革可能更适合具有较长计划经济 历史 的国家。
然而上述的统计 分析 忽视了东欧国家、前苏联、蒙古等国的一些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会发现,在这些样本中包括了改革速度极快的斯洛文尼亚、波兰,也包括改革较慢的乌克兰等国,对比的结果是这期间波兰的GDP增长达到4.1%,而乌克兰的GDP增长则为-13.1%,世界银行对这26个转型经济国家的改革速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建立了回归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速度与改革的进度成明显的正相关。关于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的总体经济增长状况不佳,世界银行的看法是由于这些国家在改革初期处于不良的"改革起点",如果没有经济改革政策的实施,其经济的衰退将处于更为严重的状态。人们可以看到,同期没有采取剧烈改革尚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的古巴和北朝鲜,经济绩效并没有因为改革速度的缓慢而表现良好。
究竟如何解释改革速度与改革起点对不同转型经济国家经济绩效的 影响 ,这在经济学 研究 中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较快的经济改革将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加速,但由于一些国家不好的改革起点,所以产生了不良的经济绩效。像中国这样有着良好的改革起点的国家,如果经济改革的进程加快一些,其经济绩效将更好,增长速度将更快。根据这种观点,渐进的改革战略被看成是 政治 妥协的产物,更多的是由于寻租行为的结果,是一种对既得利益者的保护。第二种观点是,在坚持改革必要性的同时,认为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由于垄断、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产权和较慢的机构改革等等因素所导致的市场失败。根据这种观点,适度的改革应该是相对较慢的、实验型的、渐进式的,前苏联的 问题 在于改革的速度太快,而非改革的起点是不利的。
一、一个 理论 模型
我们需要关注的有两种行为主体:第一种是赋予责任的决策者,他们将决定是否要进行改革以及改革的进程和速度。我们用变量Z代表市场化改革的速度,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是赋予责任的决策者是"改革者"。改革者是一个经济规模的行为主体,并且改革者是认为更快的改革速度将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也就是
0。
反对者认为构成经济改革障碍的不利条件是指更多的贫穷、老龄和 农村 人口,有利的背景条件则是指这个国家的人口是相对富裕、年轻和更多的城市人口。
0。但是对上述结论还需考虑一个因素是,即使反对者不选择反对,反对者支付的效用并不一定为0,附图
这种情况下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改革速度将被迫放慢;另一是改革将出现波折,在一些国家如阿尔巴尼亚、塔吉克斯坦等还发生了战争。(3)领导人没有改革的动力,从而也不致遭受反对,如越南、朝鲜等国。当然不良的经济业绩也将使这些国家酝酿改革的动力,但短期内它们的经济绩效可能没有任何改革。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