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 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苏中地区2000-2007年的 经济发展 情况,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跨江濒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苏南的经济迅猛发展。到2007年江苏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24亿元,增长17.6%;第二产业增加值14306.40亿元,增长16.8%,其中 工业 增加值13016.8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51亿元,增长2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928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6.7∶55.9∶37.4。
2007年苏南GDP为13485.61亿元、苏中3860.78亿元、苏北为4235.7亿元,而人均分别为苏南48559元、苏中23501元、苏北13699元,苏南大约是苏中的2倍,而苏中又大约是苏北的2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苏中承担着承接苏南辐射和带动苏北发展的作用,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2003年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最近沿海开发战略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加快沿江地区的发展是促进江苏全省实现小康和全面 现代 化的关键。
一、SSM模型建立
1、理论依据
SSM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即在比较过程中所选取的参照量)作比较,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标准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SSM将一定时期内所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三部分: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即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其中份额分量是在计划期间特定区域按标准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到计划期末应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按标准区相应产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与按标准区整体经济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实际增长额与按标准区相应产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
2、模型建立
假设Y ij (t)表示t时期j地区i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R ij 表示一定时期内j地区i产业的增长率,则R i (=Σ j R ij )为标准区域的i产业的增长率,R(=Σ i Σ j R ij )为标准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率,那么:
ΔY ij =Y ij (t)-Y ij (t 0 )
=Y ij (t 0 )×R+Y ij (t 0 )×(R i -R)+Y ij (t 0 )×(R ij -R i )(1)
(1)式两端对i求和,则:
G=ΔYj=Σ j Y ij (t 0 )×R+Σ j Y ij (t 0 )×(R i -R)+Σ j Y ij (t 0 )×(R ij -R i )(2)
(2)式即为偏离份额方程。其中Σ j Y ij (t 0 )×R项为份额分量N,反应了研究区域按标准区域的增长率应该达到的水平;Σ j Y ij (t 0 )×(R i -R)项为产业结构分量P,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程度;Σ j Y ij (t 0 )×(R ij -R i )项为竞争力分量D,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是相对于苏南以及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而言的,放之全国,苏中的经济水平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标准区域,考察了苏中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数据来源于2001-2008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2000-2007年跨度为8年,本文以2003年为界,分别考察了2000-2003年和2004-2007年的情况。运用SSM和(2)式,得到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