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内容提要】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国有产权改革与私有化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已有文献将视角集中在私有化对社会效率的提高上,包括私有化发生的原因,为了私有化的实际发生所需克服的各种障碍,以及私有化取得良好绩效需要加强市场经济支持性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等。
【关键词】国有产权改革,私有化综述
1. 引言
私有化,是一种世界现象,现在被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作为一种公认合理的,甚至是核心的策略在运用,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最重要的全球化现象的影响因素之一。私有化就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和控制权的转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可将私有化定义为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缩小:一是将国有资产出售给私人部门,包括原国有企业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出售政府的不动产,这是狭义上的私有化;二是放松管制,即对一些原来由国家垄断的基础设施产业,放松政府的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有人将它称之为"自由化";三是签约让出,即通过特许投标,签订合同等形式吸引私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有的学者将这政策称之为"管理私有化"。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有资产转变为私有财产属于私有化;打破国有企业对基础设施产业的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益,而这些改革措施即使在不涉及到资产转移的条件下进行,同样也属于私有化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外国有产权改革与私有化理论对我国的国有产权变革是有借鉴意义的。
2. 私有产权改革与私有化的动因
私有化对生产效率的作用,或者说对可以代表生产效率的一些可观察变量的作用,是大多数文献关注的焦点。Meg-ginson与Netter(2001)认为私有化能够在宏观层面上促进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制度建设,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促进要素与产品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建设。福利经济学认为通过竞争市场可以提高效率,私有化通过加强竞争来促进效率,私有化的效果与市场之间是相互决定的,私有化能促进市场条件和制度的发展。私有化效果取决于已有私人部门的强度,取决于制度因素,例如对投资者的保护等。
Sheshinski与Lbpez-Calva认为私有化的效果取决于市场失灵的程度。在政府减少市场失灵最弱的地方,例如竞争市场中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正面作用最大,"在竞争性结构中,向私有产权的转变应该有重要的效率收益"。实际上,在不断扩大的全球化背景下,竞争的效果可以强大到使国有企业在不改变为私有产权的条件下,被迫对使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压力做出反应。在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领域,私有化的合理性就弱多了,即使这样,AndrEi,ShlEIfer(1998)认为在这些领域中,政府所有也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法。
Stiglitz(1994)虽然认为产权明晰不一定产生效率,"缺乏明晰的私有产权关系并不一定会产生问题……缺乏私有产权关系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行私有化和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可以同样有效地完成其目标",他指出科斯定理的关键失误在于科斯忽略了信息成本,而信息成本是普遍存在的,由此,他说产权界定只是一个途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央集权控制也是一个途径","实际上产权归属问题对经济来说并不像产权所有者那样重要","私有产权关系不明确或产权缺乏约束都会经常导致对产权关系的扭曲"。但是,产权结构影响政府干涉企业的难度,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的运作,政府都可干预,可是政府干预私有企业的生产和决策时的成本相对来说要大的多,因此,私有产权比国有产权效率更高(Stiglitz与Sappington,1987)。
Henry Hansmann与Reinier Kraakman(2000)认为契约能力影响国有与私有产权的效率,政府产权在定义企业目标时会产生问题,除了利润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外,政府还有许多别的目标,而且每届政府的目标还会发生变化。即使政府希望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指导政策时也难以衡量与使用。而且,即使政府与公民都承认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签订一个足以使经理人员的动机与目标一致的完全的合同也是困难的,这是在产权与代理成本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Gerard Roland(2000),Roman Frydman(1996)认为公共企业缺乏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允许低效益的企业依赖政府资助,导致预算软约束。政府不可能让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因此由资本市场和财务困难产生的对国有企业的威胁的约束比对私有企业的要小的多,预算软约束是国有企业低效率的一个主要根源。
3. 国有产权改革与私有化发生的现实性
Roland(2001)认为改革面临两种类型的政治约束。一种是可能性约束,叫作事前政治约束,这种约束可能遏制政策的制定并且使改革不被接受。另一种政治约束叫做事后约束,在改革实施且成果已可观察后,对改革的强烈反对以及政策逆转与此有关。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和逆转成本的存在,事前和事后约束实际上是相同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