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近代呼伦经济与税收状况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5 01:01:24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抵御沙俄入侵,决定移民实边,依靠民垦收入渡过财政难关,缓解内地人口压力,放宽了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向来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的呼伦贝尔地区,随着清政府弛禁放垦政策的实施,关内移民不断涌入,该地区打破了原来长期封闭的状态,加快了其自然资源的开发。1903 年 7 月 14 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客观上加强了呼伦贝尔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20 世纪 30 年代初,呼伦贝尔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17 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呼伦贝尔蒙旗方面失去"独立自治"的依靠,呼伦贝尔副都统贵福等上书民国大总统,要求取消呼伦贝尔"特别区域"及《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1920 年,民国大总统同意贵福的上书请求,于海拉尔暂设呼伦贝尔善后督办,下辖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的护路、国防、外交、财政等权,都转归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只享有对呼伦贝尔蒙旗人民的管理权,呼伦县公署设在海拉尔。1928 年,该地区发生了由呼伦贝尔青年党引发的"呼伦贝尔事件"。1929 年,呼伦县公署改为呼伦县政府。) 同年,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和苏联为争夺中东铁路的主权,爆发了"中东路事件",苏联军队借此机会煽动呼伦贝尔青年党进攻海拉尔,成立"海拉尔苏维埃政府",翌年,该政府随着苏军从海拉尔的撤出而被取消。1932 年伪满洲国成立以后,海拉尔被定为兴安北分省省会所在地,并撤销了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和呼伦县政府。

一、呼伦县经济发展概况

海拉尔城为呼伦县治所所在地,它有新、旧之分。旧海拉尔( 也称为"城里"、"旧街") ,在建城之初,筑南北二门,这一带集中着许多的商房、门市、小铺,为海拉尔城的繁盛之区; 中东铁路修筑以后,开辟了新海拉尔( 也称海拉尔) ,大批筑路员工及贩卖货物的商民入驻此地,使当地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05 年 12 月 22 日,中日全权大臣订立《东三省事宜条约》和附约,海拉尔于 1907 年被正式开为商埠,地段是自北门外至中东铁路新街长约七里、宽约一里,同年,在海拉尔设立公议会( 也称自治会) ,除翻译为中国人外,其余均为俄国人,该会处理铁路用地内的一切税收等事宜。随着旧、新海拉尔的发展,呼伦县的经济也在不断地进步。以下本文分别从农业、商业、畜牧业方面来说明呼伦县的经济概况。

1. 农业

清初,政府禁止人们在呼伦贝尔开荒种地。该地区常年平均温度较低,结冰期较长,很多农作物不适宜在此生长,加上交通不便,许多内地的货物不能运入此地。为了维持生活,少部分当地居民便开始垦种。1907 年( 光绪三十三年)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呈递给黑龙江省的一份报告中有这样的话: "本处向以游牧为业,不懂耕种之术。近来有人偶然习种荞麦,苓当麦、糜子等不过数十亩而已。蔬菜仅有数种。"1923 年,海拉尔车站租种的菜园有 20 俄垧,呼伦县开垦菜地 1800 余亩,主要蔬菜有老羌菜、马铃薯等,政府向农民每亩年收大洋五角,作为地方公安费用。1930 年呼伦县有耕地 2700 亩。1931 -1932 年间,人们为了躲避战争,纷纷迁离此地,耕地数量明显减少。

2. 商业

呼伦县的商业店铺多集中在海拉尔,海拉尔是呼伦县的经济中心。呼伦县的商户以中国人和俄国人为主,商业活动主要在海拉尔城内和城外进行。城内商业活动除了简单的商业买卖之外,另有一些大宗货物的批发,如面粉、烧酒、燃料、甘草、煤油、糖等物品; 城外的商业活动,主要由一些旅蒙商人向周边的游牧民族提供一些生活物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伦贝尔地区每年举行一次的甘珠尔庙集会,大批中、俄、蒙商人及牧民在此进行交易,政府除派兵保护的同时,还收取捐税。据有关资料记载,自1924 年至 1927 年,该庙会仅牛、马、羊、骆驼四种牲畜交易额,达到 9870 万元。1912 年,呼伦贝尔宣布独立,与内地中断往来,许多商家受此影响,不能从内地进货,经济前景尤为暗淡。1921 年,海拉尔、满洲里一带发现鼠疫,猖獗日甚,许多商业店铺停止雇佣外来苦力,甚至停业,给该地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海拉尔的商业店铺在 1921 年有 120 家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1922 年至 1926 年由 262 家发展至 363 家,手工作坊到 1926 年也有 100 多家。1928 年,"呼伦贝尔事件"发生。1929 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在《中东路战纪》中,对此次事变有这样的描述: "在中东铁路沿线各村屯的广大呼伦贝尔地区商民,上百年的积蓄被抢劫一空,大多数的房屋被炸毁……"在这样战乱的情况下,商民纷纷逃避,商业严重萧条,税捐收入必受影响。1921 年,呼伦贝尔地区发生的疫病,使呼伦县的经济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自 1922 年至 1926 年,以海拉尔为中心的呼伦县商业进入到恢复、发展阶段。1928 年和 1929 年,该地区发生了"呼伦贝尔事件"和"中东路事件",呼伦县的商业再次进入到困难时期。

3. 畜牧业

呼伦贝尔地区有含盐之地,多湖泊河流,适宜牧畜,畜牧业便成为这里的一项重要财富,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还是重要的政府税源之一。根据 1925 年呼伦贝尔全区牲畜数目调查情况来看,大约共有马 400000 匹、牛 140000 头、羊 1500000只、骆驼 7000 峰。另据调查,1922 年至 1928 年,商人们通过海拉尔车站运走的牲畜,有马 13972 匹,牛24281 头,羊 171655 只。这些牲畜,特别是马匹、骆驼,除了供应本地区以外,还供给蒙古、东三省及中国其他一些地区。畜牧业是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来讲,20 世纪 20 年代呼伦县的畜牧业及因畜牧业的发展而带动的一些加工业,如肉、奶食品加工业、皮毛加工业等都处于一个普遍发展的状态,制牛乳油业,输出总数由 1923 年的 145 吨达到 1927年的 192 吨。1929 年,"中东路事件"发生,苏联人赶走了数万只牲畜。1930 年,特大雪灾冻死数万只牲畜。1932 年,日本侵占呼伦贝尔地区,由于战火破坏和侵略者抢掠,呼伦贝尔畜牧业损失惨重,牲畜数量在 1925 年为 196 万头,到 1934 年只剩 99. 9万头。以海拉尔为中心的呼伦县经济,自中东铁路开通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15 年,"呼伦贝尔独立"以后,呼伦贝尔中断了与内地的联系,该地区的经济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呼伦贝尔取消"特别区域",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发展。自 1928 年,"呼伦贝尔事件"以后,各种天灾人祸使呼伦贝尔地区的经济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期。

二、呼伦县税收概况

1. 呼伦县税收机构的演变

乾隆初年,海拉尔工商业、过往货物及其他各项税捐杂费由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征收。1761 年,清政府在海拉尔设立呼伦贝尔税务所。1903 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营运,清政府在海拉尔设立铁路交涉分局,管辖着铁路两侧及东西交界街逐渐形成的房屋市井。1908 年,海拉尔成立"理事会",由东清铁路民政处直辖,董事长由俄国人担任,铁路两侧附属地内的一切税捐征收等事宜都按俄国法律办事。1920 年,黑龙江省批准在呼伦县县治所在地海拉尔设置征收局,即呼伦县征收局,负责征收境内各项税捐。1923 年,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被裁撤,改设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海拉尔市政分局。自此,海拉尔的市政管理权转归海拉尔市政分局。1924 年,呼伦贝尔地区各县成立了地方捐务处,负责征收附加垧捐和地方特别捐。1932 年,日本侵占呼伦贝尔,把海拉尔划为兴安北分省的省会驻地,呼伦县征收局被改为税捐局。在呼伦县,征税机关除了呼伦征收局外,呼伦警察厅、呼伦县公署及公议会也担负着征税的任务。据调查,1921 年,呼伦县警察厅征收各种捐税 38000. 7 元,其中,娱乐捐占 88%; 同年,呼伦县公署征收 17971 元; 海拉尔公议会的捐税收入自 1921 年至 1923 年分别为 15375 元、1328 元、251 元。

2. 呼伦县的税收种类

呼伦县税收种类繁杂,早在 1761 年呼伦贝尔税务所成立时,即开始征收车税、丁税、盐税、当税、契税等,其中,丁税在当时为正税,其他各税,如当税、契税等统称为杂税。在《内蒙古自治区志---税务志》中,有这样一段话: "1861 年( 咸丰十一年) ,地方军政各费骤增,正税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各地开始创办杂捐、杂税。各种杂税杂捐收入不定,开征时间长短不一,征收章程各不一样……这些杂税、杂捐都是由地方征收的,其收入各地留用,以补充财政收入的不足。"由此看来,若从上述资料中所说的各地创办征收杂捐、杂税的时间来看,呼伦县政府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开始征收各项杂税。1900 年以后,呼伦县开征的主要税种为牲畜税、皮张税、盐税、渔税、木植税、羊草税。1907 年,开征路灯捐。同时,还有洋酒税、妓捐、娱乐捐、典当捐、屠兽捐、澡堂捐、营业执照捐、建筑许可捐、旱獭税等。民国初年,受呼伦县税收机关稽征的对象有 100 多种。这些税捐杂费成为呼伦县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结语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初,呼伦县政治复杂,战争不断,百姓纷纷避难,经济萧条。中央政府虽然进行过多次税制改革,却仍未能消除旧有的苛捐杂税。1923 年,海拉尔市政管理权由俄人手中收回,呼伦县政府并没能废除旧有的如酒捐、牲畜出口捐之类的苛捐杂税,呼伦县的商民们铤而走险地想尽办法,躲避地方捐款的征收。这些地方捐款本是留作办理地方公益之需,政府将征收上来的一部分捐款用于办公经费,然而,海拉尔市政分局呈递给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收入缴库的酒捐经费支出账目,是很含糊不清、让人怀疑的,酒捐经费的去向也无从查证。地方政府借助杂捐杂税虽能一时地扩充税源,补充财政收入,但从长久来看,这些杂捐杂税,并没有得到公众在道义上的认可,它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甚至会成为一个政府倒台的因素之一。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