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国家经过理性思考之后,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特别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中央提出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为主要战略重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路线。直至 20 世纪末,党中央制定可持续发展方针,开始注重经济与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的协调发展,促进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十五规划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思想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大多省市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与人、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一、科学发展观同财政分配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在传统精髓的思想、战略中,党第三代领导代表不断汲取和总结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理论思想基础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第一、管与用的关系。财政职能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集中体现。财政部门履行职能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财政资金管与用的关系,其并不是简单的收支,要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必须做到纲举目张、服务大局、紧扣中心。第二、新与旧的关系。破旧立新、勇于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财政事业永葆生机的源头。财政是各级政府进行利益关系调整的最终手段,当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各种消极因素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而我们正在着手已经实施的方方面面的改革,许多时候常常要以财政改革作为突破口,财政的职能决定了其必须站在改革的最前沿,接受考验。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内部的改革。第三、保与压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公共财政具有解决公共问题、服务公众利益的基本特征,要大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为此,就必须做到有保有压,有促进有控制:一方面,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退出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集中财力为社会办大事、为百姓做实事,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使财政性资金逐步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地区倾斜,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四、拨与管的关系。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财政监督管理就更加不能缺少。必须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为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做到强化对重大项目财政支出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力度,完善各类专项资金拨付、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在财政分配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党为实现小康社会,在十六大提出客观要求。小康社会的建设难点是在农村,尤其在中西部。另外,城市里大约有3000多万人民生活水平达不到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其重要任务在于如何使农村和城市居民脱离困难生活,享受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经济建设只是小康社会的其中一点,而更全面的是发展社会、改善环境、提高文化生活、增强道德水平,以及全面发展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因此,必须严格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转变我们原有的发展观念。其次,用财政能力解决过去未完成的问题。我国社会过去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必须进入更全面的领域,如科技、教育、环境、生态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革开放 20 多年后,我国人均收入和生活已经实现小康,国家经济和财政实力显著的增长,并在不断上升。在如今我国经济实力条件下,我国有财政能力去解决过去未完成的问题。
三、结语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需要,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将中国对人类、全球负责的态度展现在世界面前。如果继续付诸实践科学发展观,会使得中国的社会发展能进一步跨越,也为全人类的发展付出巨大贡献。因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必须运用相关手段进行干预,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学科的研究上,政府要合理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后果,从而达到收入分配公平、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稳定的目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