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 中国 威胁还是中国机遇
近几年来,中日 经济 关系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重大变化之一,是日本人对中国的关注在迅速增加。
几年前,"中国经济威胁论"在日本甚嚣尘上。日本人认为,由于日本工资水平很高,资本和制造业的很多岗位都流向中国,日本将出现"产业空洞化";中国大批廉价商品的出口促使日本经济衰落:中国新崛起的公司如TCL通讯、海尔电器等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对日本的索尼、松下、NEC等老牌 企业 构成威胁。2002年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威胁论"在日本逐渐退潮,代之以"中国市场论"和"中国特需论"。日本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 进发了巨大需求,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稳定支撑。媒体和学者积极 研究 "中国特需",企业则紧紧抓住"特需市场"。近期,关于"中国经济过热"的讨论又风靡了日本,日本企业对中国能否"软着陆"深感焦虑。2004年6月初在东京举办的第10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上,日方首先提出的 问题 是:"日本人最关心今年中国的经济走势,眼前有些过热的表现,那么今年中国能否实现软着陆?"
日本杂志《AERA》2004年3月15日披露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约50%的日本人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理由有这样几种:"今后中国将取代日本主导亚洲":"担心日本的产业将被中国超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与日本的关系恶化令人担心;等等。
日本人对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日本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在短短的几年内,日本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论调?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政策并没有出现重大变化,为什么在日本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居然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日本人对中国的关注在增强,这当然是件好事,我们理应举双手表示欢迎,因为它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但是,日本人对中国态度的摇摆不定,却让人深为担忧,因为它意味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存在着很强的不稳定性因素。为了做进一步 分析 ,我们需要先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番研究,以便从中寻找 规律 和启示,借以预测中日经济关系的未来。
二、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日经济关系出现的重大变化之二,是中日经济关系已由日本主导型向相互依存型转化。
1.中日经济关系是一种"双赢"的事业
中日复交以来的30年间,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均从中获益甚多。在贸易方面,中日贸易额从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877.5亿美元,增长了80多倍。日本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截止2001年,日本向中国投资累计协议金额约441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约327亿美元,成为仅决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日本企业扩大对华直接投资,直接带动了日本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对华出口。加工以后的制造业产品大量返销日本,使价廉质优的中国纺织品与服装、机电类 工业 品丰富了日本市场。在日本政府对华援助方面,中国实际使用日本贷款19000亿日元,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也促进了有利于两国贸易和日本对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
2.从日本主导型向相互依存型转化
显然,中日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实际利益,是一种"双赢"的事业。但是,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日本主导的阶段,虽然日本也从两国交往中获益匪浅,但相对而言,中日经济交往对日本的重要程度,远远比不上对中国的重要程度;中日经济交往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远比不上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换而言之,在第一阶段,日本经济的发展可以脱离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却不可以脱离日本经济。日本向中国输入的大量资本、技术和管理,日本向中国输入的大量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日本向中国投入的政府援助,都是中国 现代 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之为相互依存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日本经济的衰落和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对两国经济发展的相对重要性,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已经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却在稳步上升。两国经济相互之间的依存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广泛出现于中日经济交往的各个领域,并将深刻 影响 着中日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1)贸易关系
在中日贸易关系中,中方长期处于逆差地位,居绝对劣势。1978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竟相当于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一半。近10年来,中国的劣势逐步减小,按照日本的统计口径,日本对华贸易出现连年逆差,直到2004年2月才出现顺差。(按照中国官方的统计,日本对华贸易近年来均为顺差,只是顺差额不大罢了。)这表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逐步增强,中国的比较优势有了充分发挥。中国已经从30年前在世界贸易中可有可无的地位,发展到今天成为仅决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贸易大国。
(2)投资方向
在第一阶段,直接投资只是单方面的,即只有日本对华投资,而没有中国对日投资。日本是中国的最大投资国之一。日本投入的大量资金,对形成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带来大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的经济腾飞功不可没。
在第二阶段,随着竞争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开始努力向外拓展。为了利用有竞争力的日本品牌及其全球销售 网络 ,为了获得日本的核心技术,为了占领日本广阔的市场,中国企业一批批来到日本,中日之间的投资渐渐由单向变成双向。近几年,不但日本对华投资有了进一步增长,中国对日本投资也从无到有,有了飞速的发展。2001年上海屯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公司,开创了利用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的对日投资模式。2002年,海尔与三洋、海信与住友商社、格兰仕与加贺 电子 、TCL与松下电器先后建立产销联盟,实现市场互换。2004年,上海电器集团又决定收购日本的机床厂池贝,并将成为其第一股东。从1999年中国推出进军海外的战略以来,截至2003年8月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共设立7247家公司,其中100多家企业进入日本。
长期以来,"中国人来招商,日本人去投资"的经济交往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日本的一些城市正在积极制定并推行面向中国的招商计划。神户、川崎等城市正在实施"新中国人街"计划或以中国为重点指向的"亚洲创业村"计划,积极引进中国企业和创业者,以逐渐形成新型的产业基地。
(3)文化贸易
日本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索尼PlayStation和任天堂游戏机主宰了全球游戏机市场。全世界电视荧屏上播放的动画片,60%产自日本。日本的动画片与电子游戏,感动了整整,代中国人。
中日文化贸易,过去日本绝对占上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据称,仅在东京首都圈中就有1万多名日本京剧迷,他们定期去剧场看戏,有的特意乘飞机去中国欣赏京剧,或赴中国戏曲学校 学习 京剧。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中国民乐在日本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女子十二乐坊首张发行海外的专辑"奇迹",去年夏天以来在日本卖出200多万张。女子十二乐坊6月份在日本巡回演出32场,门票10分钟内就销售一空。如今,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无所不在,比日本明星更受注目。她们出演巧克力和手机广告,她们还成了日本喜剧演员的模仿对象。更有甚者,女子十二乐坊还被日本邮政印上邮票,两大本邮票纪念册制作得十分精美。
责编:杨盛昌
上一篇:经济学论文:对经济全球化的再思考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