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庞大,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更加明显。而占我国老年人口近80%的 农村 老人的养老问题便成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农村养老保障健康平稳的 发展 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难题和考验。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农村养老 社区养老
一、导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 经济 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到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由于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探索一条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养老保障新思路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行传统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缺陷
(一)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能够延续要今天必然有其优点,其根基虽然很深厚,农民认可度较高,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愈发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农民子女养老负担过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夫妇要同时赡养4位老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2. 思想观念转变,孝道文化弱化。家庭养老更多的是基于对 中国 传统的"孝"文化的遵守,而随着 现代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孝与不孝以不再成为评价个人品质的标尺,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确定性。
3.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老人"空巢化"现象严重,精神慰藉缺失。我国城乡二元化进程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加速,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家庭的留守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
(二)土地养老模式。土地是过去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 工业 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锐减。土地拥有量的减少以及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导致农民耕种的难度增加,耕地收益减少。而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在得到征地款后也缺乏长久的保障手段,使得土地养老保障手段越来越难以维持农民的养老需要。
三、农村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社区养老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集中向农村老人提供帮助,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资助,目前农村社区养老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也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其可行性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传统文化和集体互助意识较强。从对于农村社区的界定中可以看到,一个农村社区中的人口相对集中,地域范围较小,其社会成员构成相对简单,成员之间关系紧密。这就使得该社区中的成员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和具有相当程度的认可度的观念或者规范,即一种集体意识。而中国农村地区自古也有着良好的民间互助传统,这些都是农村社区养老推行的社会基础。
(二)农村社区养老有助于农村老人的自养。社区养老可以使得农村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从事其所喜欢的劳动,并且在其所熟悉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其精神上的满足。农村社区养老不仅可以使国家、社会、村集体在经济上缓解一定的负担,也能使农村老人得到其自身所需要的满足感,能够使其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实现老有所乐。
(三)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层次丰富,有较强适应性。虽然社区养老需要依赖该地区或者社区的公共资源的积累,但在农村社区养老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种弹性机制的建构。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分批次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和水平。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