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泉州 经济 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区域协作失调、 企业 管理落后和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必须坚持以 科学 发展观为引领,加快转变泉州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泉州 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发展观既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点,其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达到预期目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后,泉州全市上下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坚定贯彻,在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上有所突破,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不断 总结 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向更高的发展平台跃升。
一、泉州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情况
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对泉州发展高度重视。省委卢展工书记先后作出"三创"、"四个关键"、"走前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省第八次党代会又从"海西"大局出发,明确提出"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科学指明了泉州今后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纵观改革开放历程,泉州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主要是从1983年到1986年,其中1984年增长高达19. 8%;第二阶段是90年代前期,从1992年至1994年,其间1993年经济增长高达66.2%;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在13%以上,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上升态势较为明显。2006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规模 工业 比重从2003年的43.8%提高到去年76.6%,城市化水平达51%,泉州已站在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城市扩张功能完善、发展空间全面拓展的重要关口;中心城市对人口、经济的集聚速度加快,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挖掘,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发展架势进一步拉开,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参与合作竞争。这些年,泉州已经主动融入"海西"大局,创造性地走向全省前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4强,连续8年稳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4强,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都有主导性、关键性项目落地,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重点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点。城市拓展方面,以举办2008年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实施"一二三四"城市建设项目,城东、东海、桥南片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比2004年扩大16.3平方公里;引进中远集团加盟泉州港日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码头港口工程,向打造 现代 化亿吨大港迈出关键性一步。就改革创新而言,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通过验收并对外招商,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对台直航和入岛宣传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 闽台缘博物馆建成开馆;"品牌泉州"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2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和谐构建,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和"平安泉州"建设,全面开展两江流域和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荣获中国十大和谐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可见,泉州作为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海西"大局多做贡献已经提上议程。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