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贸业的地位变迁与启示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3 17:49:58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武汉市曾一度面临边缘化,是商业改革和开放激活了武汉,改变了武汉,内地商贸业地位变迁反映出我国商业改革开放给内地城市带来的机遇与变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 招商引资 内地 变迁 
   
  非平衡 发展 :武汉发展的曲折历程 
   
  (一)内地城市重心地位的跌落 
  武汉曾是晚清时期的洋务重镇,新 中国 建立后在内地城市中备受重视。"一五"时期,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建在武汉;"三五"至"五五"计划期间,武汉的投资规模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武钢、武重、武锅等一批"武"字头国企奠定了冶金、机械、纺织 工业 和日用消费品工业在全国均具强势地位。即使在"六五"(1981-1985年)期间,武汉的 经济 增长率还能达到两位数,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地位毫不逊色。1984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还居于全国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尚有70多个国优名牌产品驰骋大江南北,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享有内地投资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1984年中央批准武汉市实行计划单列,在享有省级权限的基础上,武汉市推出了"两通起飞"( 交通 和流通)的决策,旨在开启禁闭多年的城门。一个积淀着500年 历史 风尘的商品集散地"汉正街"曾经作为武汉商贸业的一张名片,一时轰动过全国。但1985似乎是个分界线,东北的沈阳、华东的南京、华南的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也在短短数年之内相继超过了武汉。广州挟改革开放"先走一步"之势,取代了武汉曾经居全国"第四"的位次,武汉从此无缘"四强"。20世纪90年代初,武汉的经济地位急剧滑落,GDP位于全国第十几位,工业总产值下跌到第二十多位。 
  (二)经济发展起伏的原因反思 
  武汉经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多种: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城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经济迅速崛起,国家政策的倾斜效应和市场经济的极化效应不断削弱武汉的投资地位,资金、技术、人才向要素配置效率较高的沿海地区流动,武汉自身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程度低、产业低度化也拉大了与沿海城市的发展差距。 
  武汉经济地位跌落表现在商贸业的外向程度上:1985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9.56亿美元,而武汉仅80万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比重的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引进外资形成高潮,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0.08亿美元,而武汉仅3.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3.36 %。2000年以后虽有增长,但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仅为它们的1/3或1/4。2000年,深圳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武汉的50倍,上海则是武汉的40倍;而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武汉只有10%左右,既不及深圳、上海、青岛等城市,也落后于全国43.8%的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发展对内地城市的超越,使武汉从中心走向了边缘。 
   
  招商引资:武汉发展的突破口 
   
  (一)"两通起飞"战略的启动 
  "两通起飞"战略启动时曾遭到不少人质疑,其实施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82年武汉汉正街兴起,武汉商业发展迅猛。经过几年的发展,汉正街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1991年,全国评出的百家最大零售商场中,武汉独占7家,雄踞全国之首。1992年,我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武汉商贸业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随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一个城市拥有几家上市商业公司,当时全国绝无仅有。 
  汉正街市场兴起之初,位于浙江中部山区的义乌市场,其销售额仅相当于汉正街的45%,到20世纪90年代初,义乌和绍兴柯桥市场的销售额均已超过汉正街。2002年,汉正街的销售额竟只有义乌市场的37%,蜕变为一个区域性的市场。汉正街的变迁代表武汉小商品市场的萎缩。 
  而在另一领域,外资零售商业异军突起。从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永安百货租用老武汉商场的一层楼经营百货开始,到1998年11月家乐福成为首家进军武汉的外资超市,武汉商贸业抓住了机会。我国加入WTO后,武汉商贸业敢于与"狼"共舞,2005年,武汉市外资商业 企业 达到15家,营业门店109个,实现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同时武汉市商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零售企业在市外开店78个,餐饮企业在市外开店59个。部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内外经济进一步融合。2007年,武汉市外资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较2000年(12.15亿元)增长了8倍,5倍于同期武汉市GDP增幅。特别是2006、2007两年,外资商业的增长均在30亿元左右。目前外资商业在武汉具有规模品牌优势的连锁超市发展迅速, 现代 经营业态和模式促进了武汉消费迅速扩大,一个本土商贸业"越来越洋"、外资商贸业"越来越土"的融合局面已经形成。外资商贸业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发展证实,"两通起飞"战略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的局面,拓宽了各种流通渠道,调整了全市产业结构,使武汉逐步成为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其核心意义是冲破旧体制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它折射出武汉在商贸业发展的真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武汉单纯内向型发展模式是走不通的,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商贸业开放,是获得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的重要途径。 
  (二)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互促进 
  武汉招商引资战略的成功还表现在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上。武汉首先瞄准了法国对武汉直接投资的最大项目:汽车生产。1992年创立的神龙公司促进了法资一系列配套零部件企业在武汉落户,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目前法国在武汉创办合资企业共30余家,总投资22亿美元。其中武汉开发区有法资企业17家,投资总额21.04亿美元,双方的合作逐渐从工业领域扩展到商业、信息、 金融 以及IT产业。此外,法国三大银行中的巴黎银行和兴业银行都在武汉设立了办事处,而零售业巨头家乐福也已在武汉开设了第5家分店。武汉成为法国在华投资占1/3的城市。 
  招商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做出的另一贡献是"武汉•中国光谷"的诞生。它作为我国著名的光 电子 产业聚集区之一,具有"引资"与"引智"的示范效应。2001年吸收外资占武汉市引资总额的81%。到2007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从1995年的59150万美元增加到22.8亿美元,投资项目数和金额呈跨越式增长。"十五"期间武汉实际吸收外资80.3亿美元,分别占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利用外资总和的43.6%和47.2%,利用外资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序第9,在中部省会城市中荣居榜首。2007年,武汉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4个,其中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项目14个,过亿美元大项目5个,招商引资为武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