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本文选择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15个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思想,调整三次产业在国民 经济 中的合理比例,突出重,最产业的地位,开发新兴产业。
关键词:少数民族自治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众多且分布广泛,这些地区产业 发展 历史 普遍短暂, 工业 化进程相对发达地区进展缓慢。当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一、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布在8个省(区),本文主要选取15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表1可看出,当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和结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大
2007年,第一产业全国平均水平是11.3%,在15个自治州中,只有青海海西的第一产业占2.8%,其余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两倍的有10个自治州,有7个自治州的第一产业占比相当于我国1978年的水平。只有吉林延边和云南迪庆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
(二)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普遍偏低
第二、三产业全国平均水平是48.6%和40.1%,15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只有巴音郭楞州和海西两个自治州的第二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只有延边和迪庆两个自治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工粗放,关联度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仍主要靠初级产品获得产值的增长,深加工度极低。由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 交通 不便,致使第一产业的商品率低。第一产业内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良种化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绿色基地等方面建设相对落后,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14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高达70%,最高的黄海达100%,均以矿业和初加工工业为主,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的高消耗,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难以获得附加值。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尤其是 教育 、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严重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三次产业间及工业内部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间发展脱节,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分工的深化、细化和融合远远不够,研究、开发、营销、品牌培育等关联产业发展滞后。
(四)产业的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农业发展大都停留在依靠 自然 资源的状态,许多 企业 的设备是东部地区的淘汰设备。加工工业在低技术水平上发展迅猛,而在高技术水平上发展缓慢,致使产品结构更新、技术结构升级缓慢。第三产业中的 金融 、物流、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产业构成科技含量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迫切需要产业结构升级。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