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内容摘要:"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央在新时期从国家改革 发展 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 经济 发展的引擎,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契机。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是湖北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机遇。
关键词:两型社会 武汉城市圈 产业结构 影响
武汉城市圈是武汉以及周边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2006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604.93亿元,占全省的6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4.7%、63.5%和52.1%;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见表1)。
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其实质是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建设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 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武汉城市圈建设,将使湖北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产业结构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07年湖北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40,呈现出"二三一"结构, 工业 主导型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并进一步强化(见表2)。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看,湖北省产业结构模式是二、三、一。其中第二产业1996-2007年平均水平为48.2%,第三产业平均占35%,第一产业占16.8%。同一时期,全国产业模式也是二、三、一。其中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7%,第三产业平均占39%,第一产业占14%(见表3)。
(一)农业比重过大
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为16.8%,全国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为14.0%,这期间湖北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
(二)工业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为48.2%,全国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7.0%,湖北省第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数据显示,2007年湖北工业增加值达到2822.97亿元,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加快3.6个百分点。湖北工业正在稳步发展。
(三)服务业较落后
据表3显示: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为35%,而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9.0%。湖北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四个百分点。从细节方面来看,自1996年来,湖北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湖北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传统行业所占份额逐渐减少,新兴的 现代 服务业发展较快。
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及其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武汉城市圈是继深圳、天津、重庆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试验区,是我国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级。此次两型社会城市圈建设,其实质是要探寻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城市圈建设转变观点,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发展之路。
(二)工业产业优势加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湖北的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这与湖北的工业优势是相联系的。在武汉城市圈综合试点改革区获批后,武汉的工业产业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具体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 电子 产业优势。光电子产业是武汉的支柱产业,依托武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主要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生物工程是新兴产业,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需要,同时也是个高利润行业。武汉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借助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东风,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汽车产业优势。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现实优势,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导,零部件生产 企业 和企业服务业的汽车链。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