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卢卡奇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大量物化现象的描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真实生存境遇;他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他以此呼吁无产阶级揭开物化这层对人心灵造成摧残与迫害的虚伪面纱,恢复辩证法的总体性原则,实现人的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可见,卢卡奇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其理论的落脚点是人类解放学说,其理论的出发点是物化。
【关键词】物化,物化现象,物化意识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开创了与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苏联官方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的新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种种内部分歧和对立,却仍然构成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 1923年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发表,标志着这一学术传统的开启,同时,他本人也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本文重点探讨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构建起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提出的物化理论,不仅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还表达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他认为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他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结合起来,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进行深入批判的同时,"注意的焦点是文化" ,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和西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人的自我解放的过程就是克服物化的过程,就是把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的过程;革命的重点不是暴力革命,而是培养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首要问题是认识物化。
一、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零散的偶然的商品交换并没有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相反,社会是由基于血亲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关系来维持的。因此,在那时不存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这一说法,还没有出现在以物的关系掩盖人的关系的问题。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写的那样,"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有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对商品的崇拜成为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卢卡奇发展了商品拜物教这一范畴,即不仅仅停留在揭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这一现象,而是明确的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以物得关系掩盖人的关系的问题,他指出,"商品只有在成为整个社会存在的普遍范畴时,才能按其没有被歪曲的本质被理解。只有在这一联系中,由于商品关系而产生的物化才对社会的客观发展和人对社会的态度有决定性的意义……" 。
二、物化的规定性及普遍化
1、物化的规定性
卢卡奇从马克思的"虚幻形式"出发,认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物的关系取代了人的关系,人的劳动创造的商品反过来统治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家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相近之处。卢卡奇是在没有读到马克思的这份手稿时,从商品拜物教和《资本论》的相关概念中,推导出物化理论。这表明了物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卢卡奇接受了韦伯关于合理性或工具理性的思想以及席美尔关于物化的分析,把物化同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进程结合起来,从理性,特别是技术理性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负面效应的的视角揭示现代社会的物化现象。这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相对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创新之处。
从客观方面看,物化使人所创造出的物的关系有一定的自身规律,在商品世界中制约着人的活动,人只能通过发现和利用物的关系的规律来为自己服务,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创造物。卢卡奇指出,"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的规律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 "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整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 。
从主观方面看,物化使人变成了同商品一样的客体,"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由于近代社会的理性化进程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遵循着严格的计算过程,人只将自己认为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零件。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劳动,被分解成各个部分。人无法体会出劳动本应带来的精神价值,相反,劳动变成了机械的机器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越来越被这种物的关系所迷惑,越来越无法看清人的关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虚幻形式"。
2、物化的普遍化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际,就将共产主义的任务归结为对异化的扬弃,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在20世纪,商品经济渗入到社会的各个环节,使得物化不只存在于经济领域,原本先由工人阶级所面对的物化现象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人阶级的命运成为全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的物化水平也达到了顶峰。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的劳动异化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卢卡奇生活的时代加强了。物发挥出更为主动的地位,反过来控制着人。人的活动本应该是一种自觉的、确证人的本质的过程,但是物化的普遍化导致人越来越失去自身的主动性。物化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在无产阶级,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领域的物化主要是指官僚制度的物化。资产阶级创造出一套符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政治国家以及法律制度,使其实现"形式上的合理化"。官僚政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意味着存在着"合理的和非人性的"分工。下层官僚统治完全是一种机械化的、无聊的劳动方式,其机械化的、无聊的几乎接近于单纯的机器操作,甚至有时会在单调划一和无聊方面超过了机器操作。一方面,下层官僚统治在客观方面越来越强烈地按照合理化的和正式方式去处理所有问题。另一方面,下层官僚统治分工中片面的专门化越来越朝着畸形化方向发展,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破坏了人的人类本性。这种分工要求的工作效率越高、越先进,这种情况就越来越的明显。
文化领域的物化主要是指人的价值取向、真实情感被消除,人变成没有思想的商品。人变成商场上的一架"自动售货机"。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了,人越来越成为孤立的、被动的原子。人的特性被计算化科学化,人被"拉平"了,标准化了。正如卢卡奇所说的,"如果我们纵观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经过协作、手工工场到机器工业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那么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断增加,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
三、物化意识
物化普遍化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更高阶段从经济上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到人的意识中,最终导致物化意识的形成。物化意识是指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形态。具体来说,它是指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物化的结构逐步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之中,人从意识上缺乏超越这种物化结构的倾向,反而将这种物化结构当做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而加以遵循与服从,由此,人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
卢卡奇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领域的可计算性,还扩展到了意识的领域。"在物化的意识看来,这种可计算形式必然成为这种商品性质真正直接性的表现形式,这种商品性质--作为物化的意识--也根本不力求超出这种形式之外;相反,它力求通过'科学地加强'这里可理解的规律性来坚持这种表现形式,并使之永久化。
与经济物化不同的是,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东西。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物化的现实只有成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实",并不再追究以后,才能维持其统治。卢卡奇指出,"资产阶级思想由于它的出发点和目标始终是(虽然并不总是有意识地)为事物的现存秩序作辩护或至少是为这一秩序的不变性作证明,就必然要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 物化意识对资产阶级所企求的经济物化以及资产阶级的整个统治,起着一种论证、说明的作用。而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言,"只有当工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商品时,他才意识到他在社会中的存在。……工人的直接存在把工人自己作为纯粹的、赤裸裸的客体纳入生产过程"意识物化起着把掩饰和麻痹变成似乎是反映现实本质的既定事实,使其丧失真正的阶级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功能与作用。
物化意识的结果是严重的。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倡导对"事实"崇拜的方法论。归结起来,这就是由于物化意识的思维的直接性特点和思维方式的片面性、非总体性决定的。 人们的意识除了是对客观存在产生经验反映外,还必须具有意识主体产生的强烈的内在特性,这种内在特性在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发生作用的时候往往处于重要地位。人的意识应当是对外部客观的认识和主体创造性能力发挥的统一,应是一个总体,缺少了主体创造性,不讲总体,只讲部分,人的意识的特性只能是消极的、被动的。物化意识还超出了一般的经验主义的范围,表现为把物和事实以及客观法则的力量无限地扩大,把当前的事件、现象看作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使人或主体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卢卡奇指出,"只有当'事实'的这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权被打破了,当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过程的性质这一点被认识了,人们才懂得,即使是人们习惯称之为'事实'的东西也是由过程组成的"。 "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政治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那时候,人类的解放才能完成。"
在卢卡奇的理论体系中,总体性原则、阶级意识等范畴与物化具有同等地位。卢卡奇在对物化理论的阐述中表达了对总体性辩证法的诉求和唤醒无产阶级意识的希望。他力图通过物化理论的阐释揭示无产阶级的命运,这种对物化的理解方式不但能够将物化作为此书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他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家时时关注无产阶级前途命运的使命所在。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