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人口、教育 、科技、农业现状、 工业 基础、第三产业 发展 等方面分析县域 经济 发展的区域条件,并以湖北来凤县为例。
关键词: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条件
1 地理区位
来凤县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地处鄂湘渝三省(市)要冲,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接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与本省宣恩、咸丰县相连,有湖北 "西大门" 之称。地跨东径 109°00′ -109°27′,北纬 29°06′ -29°40′,总面积 1339 平方公里。境内多山,主要山脉为武陵山余脉,分南北两支成钳型走向横贯全县。主要河流为酉水河,自北向南流经大部分县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群山绵延,东南部多盆地平坝,全县最高海拔 1621 米,最低海拔 339 米,平均海拔 680 米,县城海拔 458 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有大陆性特征,年平均降雨量 1400 毫米,日照 1400 小时,平均温度 15.8℃,无霜期 256 天,气压 16.2 毫巴,相对湿度 81 %。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特点。
来凤境内尚无铁路,公路有209国道穿过,省道来智线,全县所有乡镇均已通县级公路,各主要境内公路已相互沟通成网,但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有待改善。境内河流酉水河水浅河窄,无 现代 般只的通过能力,加之流域小水电众多,水坝横隔,航运价值几近于零。县城附近有一抗战时期美军修建的小型军用机场,已差不多废弃。无沿海沿边优势。距地区级城市恩施、吉首、黔江各约一百多公里,距省会城市武汉700多公里。
来凤土地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大,平地少,耕地面积更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曾经发育了物种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因大炼钢铁和分产到户后的村民大量采伐,现在处于退耕还林期。来凤山地多为石灰岩山,石灰岩可作建筑材料,也是水泥的重要原料,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其下乡镇旧司、绿水有小型煤矿,产烟煤。高洞、革勒两乡镇有矿藏重晶石。来凤县境内河流多,因处山地,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据估计,水能蕴藏量 80832 千瓦,可开发 7.95 万千瓦。
2 基础设施
来凤县区域内外 交通 均以公路为主,县乡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已打通县内经济循环路和出口路 3 条共计 40 公里;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 259.8 公里, 82 个村实现通村公路黑色化(硬化)。公路运输灵活,但运价较贵,运量小。铁路正积级申请黔(黔江)--张(张家界)铁路(过来凤县境内)的工程立项。通讯 网络 相对发展很好,县城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经营,室内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率已很高,在乡镇也已实现电信 "村村通"工程。来凤县内河流多,落差大,很多具有水能开发价值的河段得到了开发,保证了区域内电力供应,并能在丰水期实现向区域外卖电,水电能可持续利用,而且清洁干净。在县内主要河流酉水河水能蕴藏丰富的河段,在建成塘口、纳吉滩两座重要水电站后,现区域内居民生活供电已能完全保证,羸余电量还能支持部分高耗能工程上马。乡镇也完成 农村 "户户通电工程"。来凤县城傍酉水河而建,虽河水不深,水面不宽,但因来凤县城市人口较少,尚无高耗水工程,供水十分充足,酉水河沿线工业较少,人口亦不多,河水少污染,干净清澈。来凤县城位于一山间小盆地--来凤盆地内,地形较为开阔平坦。城市周边亦地形平坦,无高大山地障碍,发展余地大。来凤县城市建城 历史 久,部分街道虽历经久远,却历史风貌不在,倒留下一条条狭窄的通道。后建道路基本上建于90年代初,道路规划者考虑了城市的发展,路面设计较宽,现基本能适应城市交通的需要,但也能眼见到可能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这点不能怪罪于城市规划者,没有人有能力设计出能一劳永逸的城市来,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项持续不断更新的工程。
3 人口、教育、科技
来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 17 个民族。全县总人口 30 余万人,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 61.2 %。老、少、边与穷往往联系在一起。总的来看,来凤县还属贫穷落后地区,这与来凤县人口较少,人口素质较低有较大关系。人口少,区内资源得不到充分集约开发,工商业也因市场小难以壮大,很难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 企业 ,起不到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再加上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提升很慢。来凤县虽然已经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也有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高中,但无大专院校,不能培养高级人才,大学以上层次教育需送到区外培养,人才培养出来却因县内就业容量小、发展空间窄而不愿在家乡工作创业,进一步造成人才匮乏、科技力量薄弱的局面。现状还进一步影响未来,没有人才的支撑,势必造成来凤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不能留住人才,人才进一步外流,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区内人才留不住,区外人才引不来,这种状况将会长期影响来凤县区域经济发展。
4 农业现状
2006 年末,来凤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5640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55900 万元,占41%。农业是来凤县主要产业,以产业分类,来凤县尚属农业县。来凤县为山区县,水田少,粮食产量自给不足,水稻种植非来凤县优势农业项目。山区有优势农业资源,其山上多松、杉、樟、竹,金丝桐油以 "全国质量第一"而声名远播,桔、桃、李、梅、核桃、板栗等干鲜果驰誉边区,云贵型烟叶醇厚芳香, "凤头生姜"、大头菜、凤椒、大白菜、松花皮蛋、竹器等畅销省内外。水牛、麻鸭、黑猪为湖北省优良品种。来凤县也长期重视农业发展,依靠国家政策实行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累计达到 7036 万元。并建成优质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林果、烟叶、茶叶六个特色基地面积达到 17.5 万亩,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经营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到 28 家,其中 13 家被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化经营,农业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 3 万余亩, 7 家企业的 19 个品种获得质量体系建设相关的质量认证、产品冠标和准入证书。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全部取消农业税;依法圆满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如期完成,乡镇事业单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确立。围绕农业做文章,以农促工,用农业带动工业,加大优势农产品种植与开发,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并积极加大对来凤优势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扩大市场是来凤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