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 内容 提要】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香港国际竞争力排名演变特征及动因进行 分析 ,指出制造业的空心化和 经济 基础过于狭窄是导致其经济运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建基于高技术产业 发展 为导向的香港制造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问题 。
【摘 要 题】分析与借鉴
【关 键 词】香港/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经济转型
【正 文】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与国际竞争力关联的角度出发,通过对 历史 上香港几次重要的经济转型以及近10年来香港竞争力排名演变特征及其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香港重建基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技术在国际上有其特定的含义,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技术[2],它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和 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更充分的认识。高技术产业化就是高技术通过 研究 、开发、 应用 、扩散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把研究与开发(R&D )经费占 工业 总产出的比重,以及研究开发人员占总体人员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是竞争力因素分析中最古典、也是经济学家最深信的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基础理论,但在 目前 日益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中,开始不断受到质疑而逐渐被竞争优势理论所取代。波特(Poter)认为, 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企业 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遇以及政府的作用。在这六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竞争优势发展分为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创新推动和财富推动四个阶段,优势产业的建立和竞争力的提升最终通过创新来发动,而技术创新因素则包含在这些因素中,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部分。因此,波特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其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初级)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3]。这里,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与半人工、融资等;另一类是高级生产要素,包括 现代 化的通讯基础设施、高等 教育 人力(电脑 科学 家与工程师)、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各大学研究机构等。随着知识经济端倪初现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由初级生产要素而产生的竞争优势越来越薄弱,高级生产要素则越来越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高级生产要素的获得需要在人力与资本方面大量而持久的投资,"越来越多的工厂管理者开始将其熟练工人看作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4],因而提供产业更具决定性和持续性竞争优势基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领先的技术优势而不是传统的比较优势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与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紧密关联。
2.1 香港经济史上三次重要转型
2.2 1994-2003年间香港竞争力排名演变特征
1994-2003年香港竞争力排名演变情况
(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虽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香港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的特征已开始显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北移和拓展,到90年代初,香港本地制造业已呈现出集融资、采购、设计、推销、货物中转的生产控制中心和服务中心于一体的虚拟化特征;第一产业(农业和渔业)和第二产业(制造业、建造业等)相继萎缩,对GDP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第三产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等)迅速发展,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香港的产业结构是否失衡,是否出现空洞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9] (见表1)。
表1 1994-2003年香港经济结构演变情况经济活动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工业(2) 16.43 16.08 15.50 14.71 14.90 14.60 14.22 13.39 12.48 11.40
服务业(3) 83.40 83.77 84.38 85.17 84.90 85.30 85.70 86.53 87.50 88.50
运输、仓库及通讯业 9.69 10.06 9.83 9.28 9.20 9.60 10.23 10.22 10.60 10.50
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15.92 17.32 17.60 17.39 19.90 21.60 20.54 21.81 22.20 22.40
非直接计算金融中介服务 -7.38 -7.91 -7.91 -7.17 -7.70 -8.30 -7.78 -7.86 -7.70 -7.50
数据来源:根据《港澳经济年鉴2003》(港澳经济年鉴社),香港政府统计处有关资料整理。
(2)第二阶段
1998年,香港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作用。董建华在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指出,"过去多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将来仍然会为香港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基础过于狭窄,一旦金融和房地产业受到冲击,香港经济便陷入困境。"[1] 针对这种状况,他强调创新与科技的重大作用,认为"创新和科技对于增值活动、提高生产力,以及增强竞争力都极为重要"[1],从而坚定了发展创新科技、实现经济转型使香港成为华南以至整个亚太区域的"创新科技中心"的决心。1999年,董建华在第三份施政报告中再次关注创新科技,并明确提出政府为促进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10],包括:拨款50亿元成立创新及科技基金;在未来十年成立专注"中游"研究的应用科技研究院;积极输入必要的科技专才;兴建"科学园"、"数码港"等其他创新与科技计划。1999年11月,香港政府正式推出名为"创业板"的二板股票市场,努力为创新与科技企业提供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3)第三阶段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