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青海省互助县“教育反贫困”的思考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2 10:53:37

 【摘要】 农村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 现代 农业、解决"三农" 问题 的重要途径,是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 企业 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正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并没很大地提高,从而导致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在互助县调查 研究 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 出劳务输出瓶颈的解决主要靠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随后简单地论述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    教育 反贫困,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措施 
引言 
中国 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12亿人口9亿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以来,长期处于生产要素极小流动的我国农村,一夜间似乎从地下涌现出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当他们在农村被推出土地,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后,就大批地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而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和政府的清理,遣返等可能又将他们赶回农村。这股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客观上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有的劳动力资源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财富,加重了从业者和社会的负担,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剩余劳动力使农业上一个人能干的事由几个人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商品生产难以发展,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没有一个固定的谋生职业,流落全国,一定程度上 影响 并将继续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使得城镇原本有限的就业机会更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给城镇青年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等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积存的农业大国。21世纪的中国农民,将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就业困难三大挑战。农村剩余劳动力尽管带来不少社会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但毕竟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这种过剩包含着两层 内容 ,即绝对的过剩和相对的过剩。就是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适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面对庞大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及其流动的现实,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变的重要因素,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出路是极其必要的。  
1 现状分析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转移了一部分到第二、三产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的格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1.1  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据互助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互助县总人口为36.97万人,其中农业户人口34.55万人,在农业户人口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达18. 51万人,占全县农业户人口的53.6%,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净增4.32万人,十年间,年均递增2.7%。    
1.1.2  人多地少,形成劳动力大量剩余   
 由于农村人口的增长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的耕地面积也相应逐年减少。据互助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全县总人口为36.97万人,年未耕地面积104.03万亩,人均为2.81亩。虽然土地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宜农面积少,旱涝保收田地更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只有0.67亩。同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十年时间,全县共增加人口9.06万人,耕地面积减少0.76万亩。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如果按照我国现阶段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5亩耕地(按国际惯例,3亩旱地等同于1亩旱涝保收田地)的能力 计算 ,只需要11万农业劳动力就足够了,扣除在农村和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大约还有8.9万农村剩余劳动力。    
1.1.3  文化素质低,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互助县第五次人口普查汇 总结 果表明,2000年该县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合计为283763人,文盲人口73211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5.80%。其中,15岁至59岁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0853人、小学文化程度144090人,初中文化程度92644人,高中文化程度20119人,大、中专文化程度4148人。由之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数居多,总体素质差。从人口经济学来看,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依次对劳动人口素质有一个由低到高的需求。互助县农村较高文化程度的人数比重太低,文盲、半文盲人数偏高,它一方面使得农业 科技 推广举步维艰,仍维持着旧的劳动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影响到产业结构和类型的调整,成为农业内部与非农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素质障碍,从而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1.1.4生育潜力大,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增长趋势   
 现阶段农村人口的出生率、人口 自然 增长率、总和生育率均高于城镇。农村人口增长快,随之未来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就多,生育潜力就大,据推算,今后十年该县农村每年出生人口平均在5500人左右,除去死亡人口,每年将平均净增人口约2458人。这预示着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在本世纪初呈增长趋势,如果考虑到今后十年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可能比我们现在估计的还要多。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中,农村将始终受到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困扰。 
1.2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曾出现过高速度,但是现阶段由于各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景气,机构改制和人员的裁减,使得一部分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又回流到农村。从深层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和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适应转移的要求所致。    
1.2.1 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目前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各企业单位均有一定的加快,但是企业效益并不十分理想。由于企业的效益不好,自然在吸纳劳动力的容量上受到了限制。近几年来,互助县每年新就业的人员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待业和下岗的人员仍是有增无减。据该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该县2000年不在业人口合计为11730人,其中:失业人口1147人,失业率为1.49%。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就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快,企业效益好,安排的就业人员就多,反之就少。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就企业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想消纳很多的待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显得力不从心。    
1.2.2 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难以适应转移的要求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该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无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才,高中文化甚少,初中、小学文化居多,文盲、半文盲比重大。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很多人由于文化素质低,既难以接受农业科技知识,又难以接受国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现今农村大多数地方仍停留在建国以来传统的耕作模式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    
1.2.3乡镇企业的发展远不能容纳就业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在该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起到了主要作用,现全县有3.39万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从事非农业劳动。但是,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供求失衡,以及影响经济稳定的一些因素交叉作用,使得本身比较脆弱的乡镇企业首当其冲地步入了困境。同时,因连锁反映,农村其他形式非农产业的发展,如个体、私营工商业等也受到牵连。近几年来,农村非农产业企业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在逐年缩小,使得现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得不"积压"在农村这个田地里。    
1.3 劳务输出初见成效,但问题仍很突出 
互助县作为省定贫困县因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内部就业机会少且工资率低等原因,一直是青海省劳务输出重点县之一。据互助县劳动就业局的监测统计,2003年劳务输出人数达95018人,占其劳动力总人数的51.27℅。(见表1)劳务输出人数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我们调研中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00-03年互助劳务输出统计表              表1 
年份 劳务输出人数 劳动力数 劳务输出人口比例 
2000 45000 185156 24.30℅ 
2001 81966 185303 44.23℅ 
2002 92380 185270 49.86℅ 
2003 95018 185324 51.27℅ 
资料来源:互助县劳动就业局劳务输出统计相关年份数据      
1.3.1 剩余劳动力文化 科学 技能素质较低 
请再看下面一组调研统计资料: 
          外出打工者的文化教育情况统计表                      表2 
文盲 小学肄业 小学毕业 初中肄业 初中毕业 高中肄业 高中毕业 大专及以上 
人数 36 40 61 44 74 9 22 6 
占样本比例数 12.33℅ 13.70℅ 20.89℅ 15.07℅ 25.34℅ 3.08℅ 7.53℅ 2.05℅ 
资料来源:互助县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外出打工者职业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3 
种植业养殖业 建筑业 制造业 商业 餐饮服务业 娱乐业 其他职业 
人数 14 103 9 13 37 4 58 
占样本比例数 5.88℅ 43.38℅ 3.78℅ 5.46℅ 15.55℅ 1.68℅ 24.37℅ 
资料来源:互助县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外出打工者月收入情况统计表              表4                    
200以下 201-300  301-400  401-500  501-600  601-700  701以上 
人数 52 79 49 36 14 3 5 
占样本比例数 21.85℅ 33.19℅ 20.59℅ 15.13℅ 5.88℅ 1.26℅ 2.10℅ 
资料来源:互助县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从调研统计资料来看,互助县外出打工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绝大多数(87.33℅),这就决定外出人员只从事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如从事建筑业的外出打工者占43.38℅),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只求能干活,难求合理的报酬(月收入300元以下占55.04℅)。 
1.3.2出外打工农民 法律 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由于劳务输出无序分散,自发性强,上当被骗现象时有发生。没有法律的保障造成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性,工资讨要受到一定困难,给待外出者造成了恐惧心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在获得劳动报酬上,有的工种实行计时工资,有的为计件工资。在建筑工地做杂工的工资一般在每月1000元左右,有一定技术的每月1500元。而大部分工地每月只预付农民工500元到700元,有的每周只预付100元,有的按工作量支付工资的50%到70%。工头们多向工人承诺,剩余的工资到年底一并发给,好让农民工有"一大笔过年费"。可是到了年底,工头们又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欠工资,致使许多农民工到了要回家过年的时候,手里握着欠条无处拿钱,空等一场。 
1.4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 
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主要得益于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农村工作和生活前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实际上他们一旦进人农村工作和生活。这种教育就基本上与他们脱离.而离开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主要是通过农村成人教育来完成的。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如何?在问及"村里有没有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时,在被访问的364户家庭中,4.3%的家庭认为"经常搞,主要是文化教育",2.6%的家庭认为"经常搞,主要是技术教育",两者合计共有6.9%的家庭认为村里经常对农民进行文化或技术教育;20.6 %的家庭认为村里针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很少搞";60%的家庭认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做样子";49.4%的家庭认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从未搞过"(见表5)。这表明基层组织对农民的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六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而这项工作的开展显然不到位。 
基层组织对农民进行教育的现状      表5 
文化教育 技术教育  很少搞 做样子  从未搞过  
人数 16 9 81 218 40 
占样本比例数 4.3℅ 2.6℅ 20.6℅ 60℅ 12.4℅ 
资料来源:互助县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在问及有没有必要进行这些教育时,村民给予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在被访问的364户家庭中,88.46%的家庭认为"非常必要",只有6.59%的家庭认为"没有必要"。农民非常渴望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教育,也非常希望有关部门与单位送科技下乡,传授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 
           农民对技术教育的态度                        表6 
认为没必要 有必要但无力支付费用  农活忙、家庭拖累没时间 有必要无处培训  其他因素 
人数 24 261 30 61 23 
占样本比例数 6.59℅ 71.70℅ 8.24℅ 16.76℅ 8.24℅ 
资料来源:互助县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分析以上原因,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和农村劳动力转变,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瓶颈,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