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来自各方面的资料和专家学者们的 分析 预测表明,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失业高峰期。"九五"期间乃至的更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就业压力。 历史 地分析,我国 目前 的职工下岗或失业是 经济 发展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在目前 社会 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由政府大力促进和推动的再就业工程是分流安置下岗、富余职工和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现实的选择。 我国的失业成因复杂,主要与我国人口基本庞大,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密切相关。显然,发展经济、创造各种就业机会是再就业的根本选择。然而,我们也不能不和一种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的转轨,使得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也正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几十年来的" 教育 "和"培养",使体制型失业的再就业 问题 必须作出其特有的选择:政策支持与市场就业并轨。与此同时,面对"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我们也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的考虑。从教育体制、成人教育、职工培训等方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一套先人、用人、考核人、培养人的机制,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我国的失业问题其形势具有严峻性,成因具有复杂性。我们实施再就业工程,不仅要强调劳动力的安置,更要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为前提,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建立起来。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再就业工程、体制型失业、结构性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创造就业机会、政策支持与市场就业、人力资源开发
就业总是当今全球性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更是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在城市, 企业 富余人员约2000多万;在 农村 ,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亿多人。失业规模逐步增长,隐性失业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日趋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向非农业、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还有不断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诸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再就业工程面临严峻挑战,成为颇难求解的难题。
这道题虽难求解,却不能不解,也不是无法求解的。它需要借以时日,但眼下最要紧的是一步一步地做,不断地破题求解。本文的观点是:现实地面对我国劳动力高超状况,借鉴西方经济 理论 和外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一些成功举措,充分认识再就业工程的意义,依据我国失业、下岗主要与人口基数庞大、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况,对再就业作出具体的选择。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态势--失业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
来自各方面的资料和专家学者们的分析预测表明,我国已进入新一轮失业高峰期。据统计,1994年全国城镇企业失业职工人数猛增到180万人,相当于前7年失业职工人数的总和,平均失业周期也处长到半年,比过去增加一半。到1995年末,我国城镇失来登记失业人数已增加到520万人,其中失业职工有261万人,比上年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2.9%。199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1997年我国城镇失业状况更加严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70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1%。由于我国现行失业统计口径偏窄,统计数据也不够准确,使失业计数值偏低。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劳动力中,去劳动部门登记的人员不到一半,同时也有一些登记失业的劳动力实际上已经自谋职业。总体上看,上述统计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都明显低于实际水平。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由于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与结构性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在继续推行"柄价目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对大批亏损企业实施兼并和破产措施,国有企业和城镇的实际失业水平或下岗人数将人数将会继续增大。这表明,目前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水平已经创建国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且形成第三次失业高峰。
目前,全国约有劳力资源8.3万人,"九五"期间,全国新成长的城镇劳力预计在5400万人左右,而按照以往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加的关系测算,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3800万人,尚有1600万人将难以就业,据国家劳动部的有关材料,到"九五"末期,我国城镇失业率将由近几年的3%左右增加到7.4%。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假如我们隐性失业公开化,就业形势则更不容乐观。据估计,目前隐性失业人员约有2000-3000万人,在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中还有约2200万富余人员需要分流,农村有1.3亿剩余劳力需要转移。大量的事实表明,"九五"期间乃至在更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将面临着前所末有的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明摆着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发展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力数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失业人数还将大大增加。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原有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长期来作为城镇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大量冗员丞待分流安置,用人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而城乡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以至乡镇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短期内也不可能吸纳更多的劳力就业。三是择业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市场观念淡薄,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就业也有计划,下岗有计划,再就业还得计划。把再就业视为都就业,而且是由政府统一安排就业。希望工作任务要轻,管理制度要松,工资收入要高,福利待遇要好。各方面条件不如以前,有业也不就。四是劳动者素质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竞争就业的需要。一些新兴产业特别是高 科技 产业各种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缺乏,并且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难以满足需求。"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等结构性失业问题仍将比较突出。五是在劳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往往使处于弱势的残疾人、部分子劳动力和大龄失业、下岗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我国失业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今后再就业工程所随的压力更加沉重,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再就业工程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