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东北老 工业 基地面临的资源 问题 除了 自然 资源枯竭问题,更重要的是因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战略调整和市场化替代而造成的配置性资源断裂问题。因为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配置性资源在 社会 结构转型中的地位尤其特殊。东北地区的国有 企业 自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最先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最根本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品找不到销路。这等于原来都由国家包揽的企业的入口和出口都被封死了,支持东北国有企业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配置性资源断裂了。
"配置性资源断裂" ,这个词是刘少杰教授口中听到的。通过刘教授的解释,第一感受是"豁然开朗",不是对于"配置性资源断裂",而是对于"振兴东北"。
一、是什么使东北可观的产业基础、城市化程度、人力资源等优势失效
刘教授说,在东北,自然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的严重性是毋庸置疑的,是必须重视的。但东北的优势也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它的产业基础,它的城市化程度,它的人力资源优势,等等。单纯的本地自然资源枯竭就会使所有这些优势全部失效吗?有些会,比如"煤炭",但也不是全部失效。而更多的则不是,因为资源是流动的:在时间上,在空间上,在社会中!
刘教授解释道,事实上,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资源问题除了自然资源枯竭问题,更重要的是因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战略调整和市场化替代而造成的配置性资源断裂问题。因为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配置性资源在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地位尤其特殊。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一五"和"二五"期间,曾经得到了国家在配置性资源上的大力支持。这些配置性资源支持包括:生产技术的优先配备,生产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生产产品的统购统销等。它们既包含物质生产资料的直接调拨,也包含对物质生产过程的制度安排,这些资源的获得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建立的根本条件。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自其建立之日起就对配置性资源有着不可分离的依赖关系。也正是这些配置性资源的大量投入,埋下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陷入困境的祸根。
80年代以来的 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其趋势之一是由中央政府掌握的配置性资源不断地由国家集中分配到地方分散自主,也可以说由政府配置转向由市场调节。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资源丧失。如果说停止优先配备生产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 影响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而资金投入和产品包销政策的改变则立刻就能反映出来。所以,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自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最先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最根本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品找不到销路。这等于原来都由国家包揽的企业的入口和出口都被封死了,支持东北国有企业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配置性资源断裂了。
概括地讲,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来只是整个国家生产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它的整个结构、功能也都是以此为初衷设计的。而现在,计划经济这部机器不在了。
二、 历史 因素使东北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更敏感,对于其他地区是阵痛,对于东北是休克
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上世纪50和60年代建立起来的,运行到90年代,设备大部分已经老化,需要更新换代,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才能解决。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关头,国家资金来源被堵截,不仅无法更新设备,而且企业的生产资金也面临严重紧缺。90年代中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坐镇东北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即解决企业相互拖欠资金问题,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
至于产品包销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为重要,习惯于依赖国家包销产品的国有企业,在东南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的灵活的市场竞争能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大批产品积压,逐渐使企业生产进入窒息状态。
刘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同自然资源相比,配置性资源具有人为性、权力性和制度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 发展 问题上集中表现为政策性。因此,配置性资源的断裂实质是政策支持的终止。虽然国家关于配置性资源的政策在全国是统一的,但是从历史的连续性上看,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要比其他地区强烈得多。对于从市场经济条件中发展起来的东南沿海的非国有企业来说,中断国家对企业的配置性资源是一件好事,而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中发展起来的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来说,中断配置性资源等于把它们推上绝路。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