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依据和目标
(-)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客观依据
从 理论 上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人们对公平的追求和 经济 相对平衡 发展 的需要。
1.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延伸,不但要承担贯彻中央政府的政令,维护国家的完整和统一的职责,同时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居民偏好)作出决策,以减少中央政府的决策失误。地方政府为解决某些 问题 但又缺乏财力时,中央政府就必须给予补助,这就产生了地方对中央的财力要求。
2. 社会 公众对公平的追求。在 现代 文明社会,对公平的追求是人们的基本权利。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使人们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做到竞争过程公平;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使人们的付出和收入相对称,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忍受的限度以内,使结果相对公平。然而,由于资源禀赋等原因导致的经济发展差距必然会使各地政府的财力有较大的差距,要使居民都能得到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就必须使各地的财力得到调剂和均衡。
3.经济相对平衡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发展来看,一国经济相对均衡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本身的要求,也是国家得以存在的根本保证。要做到经济相对均衡发展,对基础条件差的贫困地区来说,需要从富裕地区转移一部分资源到贫困地区,这种转移,需要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有序地进行。
(二)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
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体现在两方面:终极目标和基本目标。
1.转移支付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括两层含意:第一,个人公平。政府运用经济、 法律 和行政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使个人收入差距被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第二,地区公平。中央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保证各地区全体成员能享受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
2.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是公平和效率的要求。从效率这一角度来看,经济达到相对均衡发展,一方面会减少资源的无效流动,减少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会促进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总体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加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从公平方面来看,经济实现相对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经验表明,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悬殊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的。只有实现了经济相对均衡发展,落后地区有力量为本地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在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进行调剂,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和经济均衡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均需通过实现各级财政能力均等化这一必要的手段。只有提供均等化的财政能力,才能够保证落后地区财政有能力为本地居民提供与发达地区大致均等的基础设施、 教育 、卫生等生产生活条件,保证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居民能得到社会救助,不致于因部分居民丧失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酿成社会的动荡,从而使整个经济得到相对均衡协调的发展。
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
(一)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现状 分析
研究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离不开对我国财政体制的研究。财政体制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统收统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分税制四种形式。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在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基础之上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