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内容 提要: 知识 经济 源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加大,知识经济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中的主导经济。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国政府纷纷调整财税政策,指导和推进知识经济的 发展 。本文认为,我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对新经济给予税收支持,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现状 分析
知识经济和传统 工业 经济有很大的差别:在生产投入方面,传统经济以有形投入为主,知识经济则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在资源利用方面,传统工业经济追求最大限度地利用 自然 资源,知识经济则强调尽可能开发智力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少经济学家在对知识经济进行 研究 时指出:知识经济 时代 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科研开发投入的力度。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 目前 我国在这两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人力资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民素质及知识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培养了大批人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教育 体系。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 影响 ,我国人力资本还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弊端。
1.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占人口比重的3.6%,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低于像印度、泰国等发展 中国 家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人才是关键,高水平人才的缺乏将制约我国在21世纪实现经济的腾飞。
2.我国人力资源产业分布、地域分布不合理。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大,几乎有50%的劳动力分布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小。人力资源产业分布不合理,制约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阻碍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来看,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力资源数量密度过大,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人力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严重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科研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研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表3所示,R&D投入总量由1991年的160.69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493.75亿元。但是,我国科研开发同时存在不少 问题 :R&D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0.74%下降到1999年的0.6%,不仅远低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水平(详见表3、表4)。从事R&D的人员数量过少,1999年底我国科研人员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只有0.02%;人均R&D在1999年也只有39.21元,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表4可以看出,这一水平大约相当于日本(1996年)投入经费的1/30,英国(1996年)的1/80,美国(1996年)的1/150.另外,根据全国第3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 企业 1 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26.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有27.7%,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只有33.4%,需要淘汰的占到12.8%①。我国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二、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税障碍
(一)财力不足制约知识经济的形成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一方面在各级政府减税让利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呈刚性状态,造成我国财政财力不足。由表5可以看出, 2000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为15.19%,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25%的平均水平②。财政支出一直大于财政收入,截至2000年底,我国财政赤字累计达到9165.76亿元,造成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急剧增加,由1990年的12.18%上升到2000年的26.31%,接近财政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财政财力不足严重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制约政府部分基本职能的实施,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形成十分不利。
(二)税制不完善制约知识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现行税收政策的不适应性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1.增值税政策制约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增值税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其特点是不允许扣除购入的固定资产的税额。这种类型的增值税至少从两个方面不利于企业 科技 进步,制约着知识经济的发展。(1)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普遍较高。由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不得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造成资本货物的双重征税,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制约着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负担。现行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服务业、农业等其他行业排除在增值税实施范围之外。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研究开发的风险不断增加,科技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能扣税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例不断降低,以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购入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为主的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些间接费用一般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进入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进一步加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例,1994年税制改革后,其名义税负比改革前上升了1.09%,而实际税负上升了3.52%③。
2.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1)企业资产折旧 方法 限制过多。税法规定的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较长,一般在10年左右,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在6%以下,也就是说设备的平均折旧年限为16年左右。虽然税法也规定企业如需加速折旧设备可报税务机关批准执行,但是由于审批困难,难以得到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落后于技术设备更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明显。税收政策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然后减按15%征税"。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前期投入比较大,在投资前两年里企业利润很少、甚至亏损,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激励作用有限。而企业利用利润进行技术创新或再投资时,财税部门没有实行投资抵免的所得税优惠政策。(3)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力度不够。为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我国允许企业R&D费用按150%的比例税前扣除,但适用范围仅限于R&D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超过10%的盈利企业。由于技术竞争的重要性,高科技企业每年的科研开发投入比较大,企业利润比较小或者处于亏损状态,这项优惠政策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而且科研开发风险大,在财税政策上也得不到扶持,企业对科研开发投入的热情自然不高。
3.个人所得税不利于调动个人创新积极性。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制,对高额所得实行加成征收,缺乏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造成高科技人才税负较重,影响人才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个人所得税在以下几个方面制约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1)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完善。对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国际组织颁发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府及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征收个人所得税。(2)个人所得税没有考虑高科技人才教育投资成本大的情况,在税前扣除时,没有考虑居民的教育支出等因素,致使居民对高层次教育投入不足。(3)对高科技人才的创造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征收所得税,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以高薪挖掘人才,引起我国高科技人才的外流,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但从实施过程中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现行科技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各项税收优惠措施主要通过行政规章来规定,很少在税收 法律 或条例中明确规定;(2)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在协调发展基础 理论 研究和 应用 技术研究、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技术等方面的财税政策目标不清晰;(3)科技税收所得税优惠的项目缺乏针对性,多数优惠措施只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已经享受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而忽视企业研究开发环节,对亟需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和正在进行科研开发的企业缺少税收激励;(4)税收优惠方式过于简单,税收优惠基本上局限于税率优惠和税额的定期减免,较少运用国外通用的优惠措施如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基金等间接优惠方式。
三、财税制度创新与措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应围绕科技开发战略,合理利用财税政策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腾飞。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