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搞公共财政离不开国有资产
计划 经济 时期,在国家财政的框架中,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存在的 理论 根据在于我国是 社会 主义制度的国家,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保证,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 政治 经济制度赖以生存和 发展 的最重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时代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中,有无必要保留国有资产?能否将其全部私有化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搞市场经济也离不开国有资产,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大前提并没有变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大前提并没有变化)。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存在着国有资产,其理论依据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失灵的领域,它只能满足消费者的大部分需要,但不能满足其全部需要,无调节的市场不能在一切情况下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地讲,搞公共财政离不开国有资产的原因,首先在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市场无法存在或存在效率不高的领域。社会主义社会与其它任何社会一样,人们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于私人物品需要,一是对于公共物品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市场,二是政府。私人物品通常是私营 企业 生产,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样两个基本特征,对公共物品供应,市场无能为力,只能由政府提供。因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数量(如国防、路灯、水利设施、消防、广播电视等)巨大,因而消费者发现免费搭车的做法对他们最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出面组建国有企业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有时也可由私人企业提供,但由国有企业提供,则效率更高。因为在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若该产品由私人企业提供,则私人企业必对产品收费,而收费会阻止一些人消费该产品,使该产品的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社会总效率损失。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的混合产品,虽然含有私人产品的成份,但也同样产生外溢或溢出效应(即外在性)。外在性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外在性,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消费和生产活动, 影响 着其他人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另一种外在性是金钱外在性,这时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影响着经济的一组价格,这些外在性的存在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定,从而使资源配置与不存在外在性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产生的配置结果大不相同。外在性在此引起的市场失灵,只能由政府通过国有资产的运营来加以弥补。无竞争性而排他性的混合产品,其特征是能分割,每增加一个消费者边际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的受益者或排他成本较高,这类产品的如果由私人企业生产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国有资产也必须存在。只有那些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生产,可完全由市场配置,国有资产不必介入其中。
公共财政框架下不可缺少国有资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要通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中的国有资产,引导经济和社会和发展。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品,必须由国有企业生产,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果让国有企业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全面退出,将全部国有资产私有化,那么国有经济就不能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也无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际上,世界上无论是发展 中国 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并存,国有资产和私人资产共处,其缘由都是为了通过国有资产的运营引导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当然也不能例外,另外,我国的国情之一是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改革开放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中西部与东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有违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因此,政府必须以国有资产作为重要的财政杠杆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具体方式是在落后地区增加国有资产投资,为落后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国有资产的规模
所谓国有资产规模是指国有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而不是国有资产的绝对数额。反映国有资产规模的指标通常有两个:一是国有资产投资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所占的比例,二是国有企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量在国民经济价值量中所占的比重。国有资产规模过大,尽管国家的控制力增强了,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则被削弱;规模过小,则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调控工具作用无法发挥。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