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1998--1999年的政策回顾
从96年开始,我国 经济 进入下滑轨道。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下降,持续达三年之久,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1997年10月可以视为我国经济正式进入通货紧缩时期的时间性标志,当月 社会 商品零售价格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从此开始,该指数在负值以下持续运行达28个月之久(1997.10~2000.01)。
96年5月到97年10月的三次利率下调,可以视为对前期实施"软着陆"过程中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定得过高的一种恢复性调整。98~99年的四次利率下调,既是适应物价下降的被动行为,更被政府作为主要经济手段用于应付通货紧缩。这段时期,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以降息为契机,货币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当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除了降息之外,央行还实施了一系列调控和改革措施,包括取消对国有独资银行贷款限额管理,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积极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推行消费信贷等,促进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在连续多次降息后,98年上半年的形势仍无好转迹象,居民的心理预期下降,消费谨慎,储蓄加紧,货币投放量未如预期的理想,因此,从8月开始,积极的财政政策被摆上台面,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家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长期国债,以增加银行资本金、防范 金融 风险。增发1000亿国债,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000亿投入,加上银行和社会投资,使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了1.5%,国民经济保持了7.8%的增长速度。99年延续了赤字财政政策,在年初预算安排的基础上再增发600亿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预算赤字达到1803亿元。增发的国债仍然专项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以此拉动全社会投资需求。同时,把调整收入分配作为一项拉动内需的重要政策举措。99年9月,国家决定大幅度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增资的直接收益面达8200万人,仅此一项财政当年多支出540亿元。引入税收政策,推动出口,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主要措施有降低出口退税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从99年7月1日起减半征收、2000年起暂停征收,出台房地产优惠政策,恢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在财政手段之外,采用扩大学校招生、增加法定假日等措施拉动消费。
二、今年上半年的举措
2000年, 中国 继续执行"双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半年货币供应量依然保持适度增长,5月末现金流通量M0余额为136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狭义货币M1余额为464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产22.3%, 广义货币M2余额为1240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加快,五月末余额为961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产13.9%,前五个月累计新增贷款444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贷1814亿元。货币当局继续清理"软着陆"时期的紧缩政策,扩大公开市场业务,鼓励商业银行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大货币市场建设力度。
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仍占据主导作用,并且力度有所加大。从今年开始,非议最多、被称为中国最差税种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希望带动投资需求。加大对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促进外贸出口。全年发行国债4380亿元,财政预算赤字安排2299亿元,其中增发的1000亿长期建设国债继续投向前两年国债已经作了安排的项目。在国债发行上,时间比往年有了提前,频率明显加快,前半年已经发行了五期,总额为1640亿元。在建设项目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吸纳了三分之二的国债投资。此外,全年安排165亿元财政贴息支持重点 企业 技术进步和创新。继续落实99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增资和"三条保障线"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三、政策效果评价
许多人把持续的通货紧缩归因于96年成功实施"软着陆"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地做相应调整。其实,经济周期波动 规律 告诉我们,有波峰,就必有谷底。通货紧缩是对过热经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结构性过剩的一种无法避免的滞后性反应,政府对投资规模的过度压抑只是使得这个过程提早到来。因为,低效率投资形成的大量银行坏帐必须处理(J.P.摩根银行估计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坏帐比率为36%),过多存货必须消化,扭曲的经济结构必须调整。
通货紧缩首先是一个货币现象,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给、扩张信贷,是治愈通货紧缩的一般做法。我国在治理通货紧缩的初期,援用货币主义者的主张,希望通过增发货币、降低利率的方式来启动经济,可是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不景气的趋势仍在延续。98年信贷仍处于萎缩现象,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为17%,略高于97年的16.7%,但大大低于96年的21.2%。货币供应量受货币内生性的约束,增长有限,11月末M2的增长率为16.7%,低于97年的17.1%。
自然 而然的,人们将这种状况与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相对比,想到了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萎缩。有效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在简单国民经济平衡公式中,储蓄=投资,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0%,理应有很高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然而,从97年的情况来看,正是高储蓄率造成了有效需求的不足。第一,国有银行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渠道,但出现梗塞现象,使得储蓄难以顺畅地向投资转化。由于国有银行转换机制,收入与效益挂钩,新刑法对金融犯罪的界定,银行内部对道德风险的加强防范(如信贷人员对贷款的终生负责制),造成银行"惜贷",大量的储蓄存款不能转化成贷款。第二,"投资缺口经常出现负值,国内储蓄没有充分用于本国经济建设,闲置资源以贸易顺差形式输往国外"(武剑,1999)。第三,投资难以找到适当方向。过去的投资已经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由于 科技 开发能力的不足和劳动力素质的欠缺,投资过多地集中于技术含量低的资金密集性或劳动密集性企业,形成过多产品。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高储蓄率的存在使得投资挤占国内消费,造成产品过剩。本来,过剩产品可以依靠出口来消化,但 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和 发展 出口导向性经济,已使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份额,再增加份额难度加大;另外,生产能力过剩是全球性经济现象,再加上适逢东亚金融危机,给当时的出口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